搞定这五个模块,审计就能化难为易-凯发游戏
执业心得
转眼间,做审计这一行已经接近10年了。回头看看,当时实习时,我连最基础的费用底稿也不会做,银行函证更是问题频出,并且经常遇到沟通和自我情绪调节的问题,工作是一团糟糕。刚开始前几年,我非常刻苦,毕竟刚毕业,学习的劲头还很大,除了努力攻克cpa考试外,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花额外的时间去举一反三。就这样坚持不懈和自我约束,让我最终挺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才有了今天貌似混的还可以的我。
我执业的年限不是很长,但也不短,在工作之余,经常做总结,思考如何提高业务水平,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在一次次反思、总结和内化中,我确定了如何做好审计工作的五个基础模块,现在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所帮助。
不过要先讲明白一点,说到和做到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我可以分享知道和说到,却无法控制做到。审计,或者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挑战,是不是化难为易,最终是靠自己。
1. 风险审计思维
风险审计思维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局,基本的模式是:
这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有兴趣可以戳:“现金为王”货币资金审计探讨(3):什么是风险导向型审计?。
但如何建立风险审计思维,却是之前没有提到过的。首先,这不是一个能够迅速达成的事项,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5年。为什么需要那么久?这主要因为,风险审计思维基于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什么是职业敏感性?简单来说,是一种职业“第六感”。当我们的大脑积累了足够的案例库,同时风险审计思维模型的训练得到强化后,在审计过程中能识别出有可能存在风险的事项,并且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去控制风险到能够接受的水平。
当看到小朋友对每一笔凭证都做测试,一些同事对大额的调整分录不引起足够关注时,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没有建立起风险审计思维,没有培养好足够的职业敏感性,这点在风险审计中是非常致命的不足点,同时,这些基础的工作,也很容易在未来数十年后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所以,建立风险思维,培养职业敏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职业敏感性?
1、积累足够的案例库,并且总结和内化:案例去哪里找?实务是最好的来源,因为实务不仅可以看可以分析,还可以去实践和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补充,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和监管处罚案例等,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案例;
2、建立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建议可以去学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每个参与者可能的合理行为;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宏观变量波动的原因和产业变迁的一般规律;当我们发现看到的表象和一般逻辑相违背时,就有了深挖背后真相的动力。
2.审计全局观
有了风险审计思维能力后,我们还要有如何落实审计工作的能力。一般来说,事务所出一个审计报告的流程是这样的:
这是之前在一文中如何拥有审计全局观?写到的。流程看起来步骤很多,很复杂,但了解这个过程后,我们就有了可以独立做项目的重要参考路径。
为什么我要强调审计全局观?主要是两点原因:
1、流程思维的重要性:审计工作流程是老人们留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帮助我们开展审计工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升;
2、流程折射出学习路径:我们可以看到,流程中有底稿审计、试算编制、项目复核、客户沟通、业务承接等等,每个环节都代表我们要学习的模块,要一路打怪升级去攻克他们。有了全局和流程,我们不再凌乱于自己作为螺丝钉,这样日复一日到底在做什么,而是对每一个要做的事项,都清楚它在整个环节中的位置和意义。
3.沟通机制和能力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六年项目管理经验,我总结出有效沟通的三要点一文中写到:沟通、反馈和落实,三点缺一不可,并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互链接,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上述三点相辅相成,积极主动是第一要务,决定我们的心态;反复磨合是处理事情时的耐心,让我们在不断地尝试中,最终习得有效沟通术;努力克服客观制约条件,帮助我们落实到位,突破舒适区。
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但我们仍旧感觉到有些事项的沟通,仿佛彼此之间的认知,差了几个世纪。比如有些同事总是告诉我:我发给她待补资料,但是她不回我,不理我。或者:这个事情我已经告诉过他了,你可以直接去问他。
这些实际都是不成功的沟通。不成功的沟通,意味着部分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实务中,的确存在许多棘手的事情,沟通难度很大,比如对方的沟通意愿很弱。我们只能try our best,去做到能被外部认可的最好的沟通。
对于沟通,我可以推荐几本书,大家有时间可以翻阅查看:
1、用事实说话
2、关键对话
3、不妥协的谈判
4、非暴力沟通
5、即兴演讲
这些书籍在很多的阅读app上都能找到(微信读书),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扫下述二维码,找我要1、3和5的思维导图:
当我们成长为一个管理者时,更会发现沟通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智商的体现,更是情商的体现,什么时候该说说清楚,什么时候该点到为止,什么时候应该态度强硬,什么时候应该让一步海阔天空,都需要拿捏得当。
4.专业学习体系和模式
这点是今天要分享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这个是之前并没有提过的。
从狭义角度来看,我们的专业应该是审计、会计和财务。从广义角度来看,我们需掌握的还应该包括商业、税务、法律。这六部分就组成了我们知识体系的基石。
这六部分存在侧重点。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纵向开拓会计、审计和财务这三方面,挖掘出深度;同时横向扩展商业、税务和法律的知识,对这些具有足够的广度和能够基本应用的深度。如果学有余力,我们可以再去深研到各个学科。
之前有个同事,会计准则这本书都是翻烂的,我内心深处十分佩服。这就是古语中所说的:读书万遍,其义自见。
知道了学科体系,那如何来学习呢?我们要确定两点:
1、学习的路径
2、学习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喜欢阅读,有些喜欢倾听,有些喜欢做题。但我们对一个陌生知识的学习,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是从简单到熟悉,从认知到掌握。我们的考试大纲中,一般会有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
我们参加cpa考试,能够系统地从知道到掌握,但是要达到融会贯通,始终要在实践中获得。但我们毕竟不能一直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去获得知识,那如何将学习的路径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我一般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去做:
1. 搜集信息:我们看到的信息纷繁复杂,面对的知识很多时候也是零散的,因此如果我们要学习某部分内容,就要找渠道去搜集信息;
2.阅读和整理:阅读是大致浏览,剔除没用的,保存有用的部分;在整理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取和舍;
3.思考:融入思考的学习,才能让我们真正get知识。
4.实践:找案例,或者做过的项目,融入到实务中去,很多时候看再多,也不及自己从头到尾操作一遍;
5.分享:输出和分享。可以采用写作,也可以采用演讲,或者在平时的沟通中讲出来,这个是内化的过程,知识真正内化后, 才达到了运用的水平。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至于学习的载体,可以是笔记本,也可以是电子产品,比如电脑、手机和pad。这个适合自己就好。
5.抗压能力和情绪调节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当大家刚来到事务所这个大家庭时,我们就事先打预防针:这个工作强度大,会比较辛苦,你能够吃苦吗?绝大部分人都会拍拍胸脯说:我很能吃苦,我就喜欢挑战强的工作。但事实总会抽我们几个耳光。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么做你热爱的,要么热爱你所做的。其实抗压能力和情绪调节,对于每一份工作来说都同样重要,主要来源于心态。如果你对审计已经失去了热情,走当然是好的选择,如果选择继续做,那么就努力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最差的状态莫过于:勉强自己过日子。
回到为什么当时选择审计行业,我曾经也在知乎回答过:
当我们想通一些事情,经历一些挫折后,就会发现人生无常,却是常态。在这里,不说太多的技巧,说几句打动我内心的话:
1、好的心态总归有利于事态的发展;
2、当你遇到不幸的事情时,你不是孤独的,世界上一定也有人,和你一样,正在经历同样的不幸;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坚持自我很重要;
4、当潮水褪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写在最后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五大模块,很多内容都贯穿于之前写的文章,可见这是一贯的坚持,并不是今日突然心血来潮折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