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占比不大,为什么年报审计中却特别关注?-凯发游戏
01 引 言
货币资金的审计,一直是重中之重。部分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占财报资产总额的比例可能小于10%,但仍然是审计的重点。
货币资金占比大时,还好理解。但不少小伙伴会好奇,当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占比不大时,注册会计师为何仍在年报审计中特别关注货币资金的审计?
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个问题,来聊聊货币资金的审计。
02 原因一:资金是舞弊高发地
任何交易都离不开资金。
采购、支付各项费用需要“付款”,销售需要“收款”,投融资也需要和“钱”打交道。任何循环的造假,最终都会落脚到“货币资金”上。
比如说,销售收到的款项,会增加货币资金余额。期末的余额“实不实”,也是另一方面证实销售真实的关键点。
康美的案例中,收入虚构的同时,也虚增了报表上的货币资金,如果我们能够严抓货币资金审计,将程序落实到位,也就能发现“收入存在虚构”的情况。
因为只有真正能够收款的收入,才是符合“会计意义”上能够确认的收入。
又比如说,在ipo审计中,我们除了函证之外,还会亲自向银行获取对账单,并将对账单逐笔和日记账进行核对,识别是否存在对账单上“有”,但日记账中“无”的情况。
从“银行直接获取的对账单”,可信度高,证明力强,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对企业的各项交易核查是否有“真正资金的支持”,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识别“可能存在舞弊的地方”。
03 原因二:资金可查“万物”
第二个原因,主要因为“查资金流”,能查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来。这些信息或许在报表中根本就看不到踪迹。
比如公司通过预付工程款、预付投资款的形式,将资金挪出去,但实际被大股东占用,已经是目前市场上“屡见不鲜”的招数了。
资金出去了,余额上已经没有了,但这笔钱到底去了哪里?
那就需要进一步核查资金去向。监管机构最终能够查出“真相”,也是因为借用了各种查“资金”的手段。
而ipo中,更是关注资金流水的核查,核查范围涵盖发行人、实控人、董监高以及需要核查的其他关联方。ipo中货币资金的审计,已经从“发行人体内”,延伸到了“发行人体外”。
在查体外资金流水时,我们能发现是否存在“账外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是否存在异常的“大额资金往来”等,从而来验证发行人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所以,通过货币资金的审计,严查风险较高的资金流来路和去向,我们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04 货币资金审计的重点
从上述两方面来看,货币资金的审计作为重点,并不是单单因为其“金额大小”而决定的,而是与其本身固有的性质相关联。
我们在货币资金的审计中,最主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
1.全程控制好银行函证的过程,涉及编制函证、发函和获取回函整个过程;回函必须“相符”,因为如果写“不符”,还是会存在一定风险,银行可能只提出了“哪一项不符”,但没有提出其他项都相符。所以回函相符无误是最好的回函。
2.全程控制好货币资金审计的其他程序,包括现金盘点、银行对账单获取、网银流水获取。不要在中间借助于“企业人员”,而是要全程“亲控”。这才能保证我们所获取资料的“绝对真实”。
3.在货币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不因为程序琐碎而忽视“可能存在异常的地方”,就像康美案例中的伪造的“银行回函”事实上存在许多“疑点”,但却都被忽视了。
上述三者是最为关键的。
程序本身并不难,刚入职不久的朋友也能做。但上述三点,却需要在整个项目组都“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位的。
年报马上要开始了,在这里也借此,给你、给我都提个醒吧。
05 总 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说这些了。最后还有一些其他感想,和大家分享。
大家都知道,目前行业大环境,对我们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执业要求。
而要满足这样的执业要求,靠原来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很难持续长久了。必须要提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来完成下述两方面的工作:
1. 琐碎的、大批量的、可用机器替代的工作;
2. 识别系统性造假的智能软件,而不是纯粹靠“人脑海中的职业判断”;只要有人参与的地方,总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或“过失”。
可能,依靠“技术变革”来做审计的阶段已经来临。
不可不变,不变不破。如何在变局中抓住机会?于我们个人而言,首先是做好每个当下,然后适时抓住机会。
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聊到这里。我们改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