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中转站-凯发游戏
在看固定资产处置的时候,有个很有趣的科目,叫做“固定资产清理”。
这是固定资产处置的过渡科目,核心思想是两点:
1. 归集
2. 核销
为方便理解,用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个科目。
例:甲公司有一台设备,因使用期满经批准报废。该设备原价为186 400元。累计已计提折旧177 080元、减值准备2 300元。在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4 000元,收到残料变卖收入5 400元,应支付相关税费270元。
1. 如何中转?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7 020
累计折旧 177 08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300
贷:固定资产 186 400
这里体现的是归集的思想,在归集之前,要把固定资产周边处理干净,让固定资产“净身”进入“清理”。
什么是固定资产周边?
就是跟固定资产有关的资产负债表科目,主要就是三项: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为什么要处理干净?
都要处置了,我总得知道目前固定资产究竟价值几何,这样处置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而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是无法获知固定资产真正的价值的,那只能体现原值(购买时付出的代价),而经过长年“风吹日晒”的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在经年累月的“折旧”和“减值”中磨损。
那么想要知道固定资产的净值,就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周边科目进行合适的加减(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得出它真正的价值。
回到这道题,我们需要将固定资产净值归集至“固定资产清理”,而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86400-累计折旧17708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00=7020。
(2)发生清理费用、相关税费,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1400
营业外支出 5890
贷:应交税费 270
固定资产清理 1130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不是终点,它只是个中转站。
就好比我们平时扔家里的垃圾,都是扔到小区的垃圾箱,但小区的垃圾箱只是个中转箱,最后还是要运送到真正的垃圾处理处进行统一清理。
同理,在把固定资产周边全部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后,我们就要开始向终点出发,也就是“核销”。
所谓核销,就是看归集后的“固定资产”能换回什么,然后将“固定资产清理”一步步清0,将换回的东西一步步入账。
就像小孩子交换礼物一样,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梨。
这里是我给你一个“固定资产净值”,市场上给我变卖的收入。
回到这道题,看看在清理过程中究竟获得了什么?
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4 000元
银行存款减少4000元;
收到残料变卖收入5 400元
银行存款增加5400元;
应支付相关税费270元
要承担税负270元。
合并起来看,就是银行存款净增加1400元,同时要承担270元的税费。
也就是资产增加1400元,负债增加270元;
也就是净资产增加1130元;
也就是用“固定资产净值”换回了1130元的净资产。
那问题来了,“固定资产净值”是7020元,但只换回了1130元的净资产,剩下的(7020-1130=5890元)该怎么办?
计入营业外支出。
可以理解为市场上并不认可7020元的价值,只愿意出1130元的对价,公司又找不到其他的接盘侠,溢价的部分只能自己认栽,作为损失(营业外支出)处理。
这里有个小点需要注意,只有报废固定资产导致的损失才通过“营业外支出”处理,如果是出售或者转让固定资产导致的损益要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处理。
2. 为什么要设置中转?
答案是管理的需要。
每个企业都有固定资产,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还不少,而固定资产处理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比如机器设备的出售,需要拆卸,运输,有时候还需要负责安装等等,环节繁琐,涉及到的费用项目也比较多。
有“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可以实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状态和处置的进度。
比如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表明这个资产准备处置了;
比如卖了个残料a,变现1万元,直接入账银行存款1万,再将“固定资产清理”核销掉1万。
后续随着一步步的拆卸变卖,收益一步步回来,再一步步将获得的东西计入账中,一步步地将“固定年资产清理”核销为零。
如果没有“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就无法实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状态和处置的进度。
比如,公司的某个固定资产准备处置了,如何在账上体现?
没法体现。
又比如,公司的这个固定资产有好几个核心部件,需要逐步处置,处置部件a的时候换回了1万,如何做账?
这样做吗?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固定资产(原值)10000
原值莫名其妙少一万,不伦不类。
而且固定资产原值还在,如果公司是用系统折旧的话,估计在处置过程中折旧还照提呢。
所以说没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就意味着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清理完毕的时候才能做账,这就太滞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