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困境及对策(10)-凯发游戏
前几天,有搞的读者说,我的文章对他们帮助不大。尤其是安全这一个,如果照我说的做,就是加重财务的工作量。
确实,多参与和承担公司的管理事务,肯定会更忙,更累。
但是,普遍的心声不就是老板不够重视财务,加上工资待遇不高嘛。
难道没有会计感觉到,财务常常被隔离在业务之外?
想要被重视,想要提高待遇,当然先要提高自己的和参与度。
跨界能力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有了这个能力,才拥有要求老板加薪的能力,比钱更好的东西是自我价值实现后的精神满足感,是内啡肽。内啡肽的欣快感堪比吸毒。
哪个老板不想一份工资请到两个人?额,这个问题说多了都是泪,打工人都懂。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拥有两种以上技能,等于老板请了两个人。复合型,说的不就是跨界能力嘛。
地位要靠自己去争取,再不行可以跳槽嘛,跳槽以后可以做财务,可以做财务bp,可以做内审,可以做风控,可以做监事和董秘。可以换赛道做做做城投做咨询,在甲方和乙方之间灵活切换,想想都爽。
我不想把我的长篇连载,写成税法和会计法解读。我的本意是打通业财,拆掉会计、金融、税法、管理、销售、供应、,甚至行业和产业之间的隔墙。
毋庸置疑,技能型的岗位,迟早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代替会计的是电子和电子钱包。未来不用懂会计原理,所有账目一键生成。
有人反对?好吧,多数人不懂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我们一样用得很溜啊。
毕竟,打败会计业的,是it业。
众所周知,美团里卧虎藏龙,里面潜伏着it高手。有一位小哥最近放弃了送外卖的岗位回老家做去了。他在网上留言说,程序是爱好,出纳是生活。it人是可怕的,他们会用爬虫写文章、做账和。我对他们时刻心怀尊敬和恐惧。
所以,财务也可以去做it,这叫互相访问。
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拥有跨界能力并且能够综合运用,二十年之内,这样的人才尚属稀缺。
有专业人士很地问我,你知道现在民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我知道,但是没法说。
或者说,得慢慢说。
问题多了,我们要一个一个说。
我看到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混乱。
国内的民企老板基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八九十年代到2010年之间下海的那一代,基本从事传统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背景是销售、资本和人脉,目前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另一种是2010年以后创业的新生代,背景是研发和技术、专业、学历和人脉。
两种企业家,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们敢闯敢拼。他们身上那种临危不乱和坚忍不拔,绝对比美貌更熠熠生辉,更征服人心。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在方面,存在相似的问题:
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明显短板。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体系构建,不会使用成熟的管理工具。
财产混同,公私不分,后患无穷,缺乏未来预测和管控能力。
在丛林法则下野蛮生长,只重技术和销售,不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知晓率低,导致错过国家的优惠政策(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单独讲)。
内部腐败和较为严重,缺乏反舞弊制度设计,等等等等。
舞弊这个问题连美团、、百度、腾讯、文和友、喜茶、三只松鼠、滴滴、大疆、比亚迪、优酷都有,老板吭哧吭哧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内部一个大耗子,除了了,连带损失了企业战斗力和竞争力。
曾经看过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做电气智能化的龙头民企,做得挺大。是这边的特色产业。
老板头脑非常聪明。又懂技术,又懂销售,还懂人情世故。
因为特别聪明,所以比较强势,员工都很怕他。
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早来到公司,每天巡视各部门,忙着挑各部门毛病,自己累得要命,员工们战战兢兢,每天上下班认真打卡,不敢越雷池一步。
财务只负责报销、发工资、做账和报表、交社保、交税等等常规事务。如同刚进贾府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做一件事,生怕挨骂。老板叫他转账,只要有签字审批手续他就转,不敢多问一句话。
后来,有四笔大额转账因互保联保出了问题。被担保企业财务恶化,立刻找到优质承担联保责任,导致本来运营良好的这个企业被拖入泥潭,被起诉和限高。
老板和员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跟我谈看法。听过他们不同的说法以后就明白,这属于老板向下俯冲,越位管理。
诸葛亮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对了,出师表上说的,事必躬亲。上级跟下级抢属于下级的活干。
越位管理,还没有人敢提出来,董、监、高体系混乱,监事形同虚设,内设的风控部门更是,拿着老板的工资,老板强势的情况下,不敢说话。
企业实控人的强势文化及强大影响力,导致企业三权实质性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优势是高效,缺点是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最高决策者一言堂,其他人只有执行的手脚,没有出谋划策的头脑。
初创期小微企业也需要有三权分立和风控意识,即使没有具体的部门。
本来,董、监、高三权中,监事就处于弱势。这个非常重要的职能,责任重大,工作又累,还需要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所以上没人愿意做监事。
风控和内审这两个部门也是没人愿意去的。
风控一般都视同普通行政,待遇不高,存在感低,权责严重不符。平常接触的事情往往是负面的,也经常被各种部门甩锅,最后各部门都说是风控这个守门员不行。
内审更是,私下聚餐大家都不愿意带内审。食堂吃饭,大家都会集体无意识地远离内审。
好吧,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常见的是企业老板变成监事、风控和内审。立场不对,身兼数职,怎么可能做好?
自己监督、、审核自己,总觉得自己无比正确。
新的俞敏洪说,谁都可以批评我。他认为,他做的决定,六是的,都被否决了。民营企业的掌门人,有多少比俞敏洪的?能够从倒掉的教培行业迅速转型做大的?
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次次成功就是必然。
对策:
一、即使是初创期的小微企业,也要有三权分立的意识。小公司可以股权架构简单,但是达到一定规模后,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致命的,会导致企业对、高层级风险缺乏管理及预判。
二、要有风控、内审部门或者负责的人员,这需要授权,最好的风控要懂。
以上两条属于企业内部诊断,相当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如果没有,就需要:
三、没有以上部门的小企业,可以引进外部企业诊断,就像平时体检一样。良好的企业诊断,可以弥补架构和职能的不足。
四、拥有较为全面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诊断人才,可能并非在咨询公司(瞎说句大实话,咨询公司自己内部的账务处理和管理水平怎么样呢)。讲师的经历没用,重要的是实战经验。需要企业和猎头公司慧眼识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