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告诉你税局的税源管理管了哪些事项-凯发游戏
税源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把对的从生到死和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源实施的服务管理、管理、管理等包含在内。在持续推进以风险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情况下,一般把税源管理限定为税源基础管理,其事项大致包括税源户籍管理和两大事项。长期以来,对税源管理的提法很多,专业化管理也都在推进,但是很少提及税源户籍管理所要管理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由于内涵不明确,导致所谓的专业化管理一直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各地征管模式各不相同。本文是笔者在国税持续专业化管理实践中对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点界定的思考。
一、税源户籍管理的基本内涵
税源户籍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基础管理事项的主要内容之一。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求对税源管理职能和权力进行科学分解,重构事权,将依纳税人申请发起涉税事项和税务机关发起涉税事项进行有效剥离并实行按事项管理,以最小的权力实现对税源基础事项的管理,并有效引入和激活政府和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推进税源共治,形成治税合力。
税源户籍管理主要由税务机关发起的税源户籍信息管理类基础管理事项组成,是税务机关户籍信息受理事项办理后的后续跟踪基础管理。税源户籍管理始于办税服务大厅和相关受理、审理基础信息维护之后,终于纳税人注销之时,还应包括无证、临时经营纳税人的日常管理。通过对税源户籍信息管理过程中内外部基础信息的核查、补充和相关涉税事项的调查执行,夯实信息管税基础,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降低税务机收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税源户籍管理是实施税务机关机制和外部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基石。
二、税源户籍管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税源户籍管理主要涵盖对纳税人的各类登记、核定基础信息和政策(含、费,下同)、申报信息等基础性跟踪管理(包括受理即办事项、调查审理非即办事项办结后的后续跟踪管理),以及基础性调查执行管理。主要包括户籍基础登记信息管理、税收优惠政策信息管理、征管基础资料和申报信息质量管理、管理、(登记)认定管理、管理、调查预测管理、其他基础性事务管理等。
(一)户籍基础登记信息管理
掌握纳税人户籍基础信息,通过税源共治实施跟踪管理,完整采集、维护和更新好纳税人中的基础信息。
1.纳税人身份信息管理。应在首次办理涉税登记或者其他事项时,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和《公民身份信息核查系统》,加强对单位纳税人、个体经营纳税人、临时经营纳税人的纳税人识别号和法人代表身份认证管理,预防和打击利用虚假身份信息进行税务登记、从事违反税法的行为。同时,包括对出口企业资格认定的身份信息管理。
2.联户信息管理。联户信息主要是指实际生产经营地址和凯发娱发com的联系方式信息。按照“能到户、能联系”的原则,加强对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的详细地址(包括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场所);、实际经营者的凯发娱发com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负责人、的凯发娱发com的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管理。对登记不详或发生变更的,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变更手续或补充登记信息。对有走逃嫌疑的纳税人及时掌握法定代表人的实际居住地址信息。
3.登记基础信息管理。了解掌握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核实税种登记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重点加强对行业明细分类(特别是工贸一体企业要维护好相关信息)、、(是否按次按季征收)等信息的管理,强化对行业明细与征收品目、注册类型与的比对管理。同时,注重对金银首饰零售等、广告娱乐业文化事业建设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鉴定和维护管理,防止漏征漏管。
4.信息管理。以“一证一码”和税源共治为载体,掌握纳税人工商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加强对纳税人出资情况及其股份变动信息管理;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相关关联信息管理,强化对关联和主要类型的确定;加强对纳税人股息红利(包括取得和分出)分配、对外支付等信息的管理,认真分析股权转让资料,重点加强非居民监管。
5.总分机构信息管理。全面加强总分机构基础信息管理,正确划分机构类型(总机构、分支机构)和核算方式(独立核算、非独立核算)。重点强化对总分机构所得税预算科目和申报模式管理,特别是分支机构预缴所得税和是否独立申报的信息管理。对总机构不在本地的,要加强对其总机构真实性的管理。对不是总分机构的,必须及时更正相关税务登记信息等基础资料。
对本地总机构纳税人加强其所有二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层级、地址、邮编、纳税人识别号及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名称、地址和邮编。
对本地分支机构加强对其总机构、上级分支机构和下属分支机构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总机构、上级机构和下属分支机构名称、层级、地址、邮编、纳税人识别号及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名称、地址和邮编。
密切关注总分机构信息变化情况,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变更、注销手续。
6.登记信息跟踪管理。掌握纳税人户籍信息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登记信息的调查核实和补充更新。重点关注:纳税人、分设、等基础信息,对股权作价、股权转让、固定和处置等涉税事项进行调查执行管理;税务登记期限(特别是临时税务登记);定期定额户的停复业信息登记等。掌握应税销售额变化情况,对超过标准、符合条件且未在规定期限内登记资格的小规模纳税人按规定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注重对辅导期一般人的管理,正确掌握辅导期增值税一般人的实施对象、时间、期限和终止的管理。对辅导期满后可转为正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重新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应及时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二)税收优惠政策信息管理
掌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户籍情况,强化后续管理。了解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对户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应调查其是否继续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经调查核实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应及时告知纳税人和相关岗位办理取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并进行对应项目的税款清算。
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凡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需进行备案、纳税人尚未在规定期限内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的,应当告知、辅导纳税人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纳税人主动放弃的,也应办理好相关手续。除按规定不需要备案的项目外,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项目应按规定处理。
1.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信息管理。掌握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户籍信息情况和户籍实际变化情况,注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正确性。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做好提醒辅导工作。
注重对增值税优惠项目执行期限的正确执行,对按年度办理或按政策规定可一次性办理执行期限的,必须分类做好相关信息的核实校验工作。
2.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信息管理。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普遍实行备案制。税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的提醒辅导管理。除另有规定外,优惠项目实行一年一备案。对优惠期限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可以进行一次性确认,但每年须对相关优惠条件进行核对,对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应按规定停止执行所得税优惠,及时做好信息更新维护。
3.消费税、基金(费)优惠政策信息管理。目前,由国家税务局管理的基金(费)主要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掌握消费税、基金(费)的户籍信息情况,落实消费税、基金(费)优惠政策的跟踪管理。
(三)征管基础资料和申报信息质量管理
1.纸质户管资料档案管理。在当前税收征管形势下,纸质户管资料在法律责任划分和原始依据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严格依据相关征管规范,要求纳税人完整报送规定的纸质资料,未规定的不得索取。
2.纳税人申报信息采集和申报质量管理。纳税人电子申报信息是信息化管税的基础,其完整性、正确性直接影响到税收分析、风险管理的质效。应高度重视纳税人涉税电子申报数据的申报质量和完整性,梳理一般性疑点数据,掌握未申报数据,落实疑点核查、催报催缴措施,预防虚假申报、怠于申报(含应有申报数据但按零申报的行为)情况的发生。
(1)零申报核查、未申报催报催缴管理。零申报信息主要指纳税人反映销售额(包括、出口免抵销售额)与反映业务收入有一方为零或双方均为零的信息。对零申报信息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纳税申报为零、财务数据不为零的,核查其是否存在应申报项目未申报(包括免税申报)行为或是否属非国税应申报项目;纳税申报不为零、财务数据为零,核查其是否未按规定申报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财务数据全为零,核查其是否存在关、停、并、转、走逃等情形。及时掌握未申报信息,落实催报催缴常态化管理措施。
(2)纳税申报销售额与财务核算销售收入之间的逻辑性核查管理。销售逻辑性核对工作是对纳税人申报行为的核查,目的是核查纳税申报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逻辑性关系是否准确。主要形式是通过逻辑性校验,对财务报表虚假申报疑点纳税人进行电子财务报表、纸质财务报表之间的核查,经核查存在虚假申报行为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财务报表虚假申报疑点纳税人主要是指纳税申报销售额小于财务核算销售收入的纳税人,但有非国税申报收入行为的可以排除。对于纳税申报销售额大于财务核算销售收入且明显异常的,通过核查等形式加强户籍管理。
(3)纳税人适用制度信息管理。强化对税务登记中的“适用会计制度”项目的信息管理,要保持与纳税人实际执行的报表类别相一致。
(4)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信息管理。掌握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重点关注有税收优惠政策项目申报项目的纳税人,核查其政策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对小型微利、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情况变动性大的纳税人,掌握其是否符合条件的情况。
加强对放弃免税权的管理。纳税人要求放弃免税权,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权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销售货物、应税劳务、应税服务依法放弃免税后,除另有规定外,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
(5)预缴所得税信息管理。加强所得税季度申报表的日常管理,关注申报数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关注季度申报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数字是否匹配,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准确,计算是否正确。加强对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本地分支机构预缴所得税的管理,核查其申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一致。加强对本地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的企业所得税申报信息管理,密切关注分支机构预缴所得税情况,预防漏征漏管情况的发生。
(6)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严格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及后续相关规定加强管理,重点关注:纳税人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特别是六类企业不适用);核定方法是否合理;对主营项目(业务)发生变化的,在当年汇算清缴时,是否按照变化后的主营项目(业务)重新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计算征税;督促纳税人建帐建证,对帐证齐全的纳税人是否及时取消核定征收;年度终了后,纳税人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经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对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
(7)适用简易计税方法项目和免征税额管理。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或者依法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和免征税额()以及减征税额的申报情况,了解其申报项目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利用信息逻辑性校验盲区涉嫌虚假申报少缴税款的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8)管理。掌握应汇算清缴纳税人户籍情况,做好提醒申报服务。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强化后续审核管理,梳理一般性疑点数据,开展年度、备案资料及其他申报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初步审核,发现申报不完整或者的,退回企业限期补充申报或重新申报。重点关注税前扣除项目(如业务招待费、加计扣除等)、弥补亏损等情况,核实小微企业是否符合条件、申报计算是否正确。注重企业所得税跨年度事项的管理,关注跨年度事项对以后年度的税收影响,进行跟踪分析管理。
3.第三方信息采集和维护管理。随着税收治理的不断推进,采集纳税人第三方信息、强化风险管理基础数据维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充分利用税源共治平台,掌握、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单位和镇(街道)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做好采集、维护工作。
(四)发票售后后续管理
加强对纳税人发票票种核定、使用的跟踪管理。注重发票使用量和开具情况的有效管理;注重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销售额是否超过标准;注重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销售额是否超过减免限额标准而申报减免税;注重对商贸企业增值税发票使用情况的,涉嫌走逃(失联)的应及时按照规定处理。
(五)登记(认定)信息后续管理
加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等相关登记(认定)事项的基础性跟踪管理。注重登记(认定)条件是否已经发生变化,变更登记(认定)的标准、程序要符合规范,避免执行风险。
(六)欠税管理
加强催报催缴和欠税管理(不包括稽查欠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施欠税追缴,注重预防新欠和努力清理欠税。
(七)调查预测管理
了解、掌握税源变化趋势,实施税收预测分析,重点关注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负责税源税收资料调查、税源调查、减免税统计调查、重点税源报表等调查执行工作。
(八)其他基础性事务管理
掌握责任区内的税源基本情况和变化动态,注重以下事项的日常管理:
1.定期定额户申请核定(调整)纳税定额事项管理。注重典型户的调查和程序的规范;定额户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发生变更情况;重视申报经营额、开票经营额的跟踪管理,超定额20%以上的补税或者调整定额的处理等。
2.无证、临时经营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充分利用税源共治平台,强化国合作,加强无证户管理,注重日常巡查工作,预防漏征漏管户。加强注册类型为临时经营的纳税人的管理,注重超过经营期限的后续管理(特别是发票的使用管理)。加强外出、外来临时经营纳税人的证明管理,注重日常税收跟踪管理。
3.一般性税收管理简易处罚工作管理。加强对税收管理过程般违章行为的简易处罚管理,注重程序的规范和权限的合法性,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规定执行。
4.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及时掌握和正确理解税收政策,注重税收政策宣传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5.出口收复函管理。严格按照《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管理办法》的复函规程办理。要求供货企业填报《供货企业自查表》,注重实地核查和复函的时效性。
6.调查核查管理。严格按照统一部署或指派的任务,做好调查核查工作。规范进户执法行为,注重痕迹化管理,减少税收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