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陪税]避开盲区,遇到一本有价值的财税书-凯发游戏
如下文章不代表作者对于哪种图书的意见,仅仅是结合自己写书、写文章的经历,来思考一下专业、市场,以及我们如何有辨别的读书。
其实中国税法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政策理解与操作变化快速,各地口径与实务差异巨大,由于小编经常经销一些专业人的图书,近水楼台,近来也在不断的借鉴经验,进行“大补”!整体而言,小编有如下几点,揭示读书人关注:
一是,看不懂的书,这儿看不懂不代表是政策水平之高的问题,而是写的人本身大造名词,夹杂的内容乱中未取胜,比如小编曾有一本书试读,没有销几本立马下架,亏了就亏了!
二是,目录不清的书,书本来查询就不方便,如果标题分得不清楚,则基本上这本书要读完是一个考验,同时后续二次使用也是一个考验。
三是,引用政策过于地方化的书,有的同志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有依据,根据xx省税务机关的公告或意见进行决策,这是相当“害人”的,为此小编就出版了一本营改增的终极口径,中国的税务专家,有时其实就是口径专家,但大家可以想想,这有何人生的价值呢。这个只能是参照,而不是依据。
四是,逻辑混乱的书,小编曾买了一本某协会操办的书,写的是天马行空,结论绝对的让人怀疑是不是这是国家税务总局或财政部的文件,这也是我们要警惕的。
五是,依据与分析混一起,不知哪句是自己的,哪句是财税部门的。
六是,学院派的书,终觉读来不够爽,可能目标不同,但有一些观点也是可能有益的。
七是,大师的书,哈哈,有时也是出神入化,观点比税务局还税务局,这儿并不代表税务局某些意见就是对的,但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就往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读者也要有基本的怀疑精神。如果我是大师,是强烈支持你指正的。
八是,理论学习的书,比如我们过多的分析英美法德等国的政策,来比较中国的税法政策,这是有益的理论引导,但是不代表人人用得上,中国特色,自然有特色,小编并不支持一味的支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来“教育”中国的财税部门,就如营改增之始,多少国际机构的专家给客户讲了一堆国外没有金融业增值税的政策,但后来还是没有国际经验的中国实施了。
选择一本有益的图书,就像每一个偶遇,有一些会有火花,有一些花自漂流!
小编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实用,更有经验历练的书!权作自励,不代表小编评价别人的如何,因为每一个付出,都是努力!也与大家分享近来读书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