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税加计扣除与加计抵减的不同及其交易与定价空间-凯发游戏

郝龙航 / 2019-04-06
文字
  • 标签: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加计扣除,小编更倾向于称之为加计抵扣,相当于购入时支付的进项少,但是多给几个点的抵扣,目前限于农产品加工13%的税率产品时适用。这个抵扣额是持续保留的,只要是存在一般纳税人的身份时就可以保持抵扣。

    加计扣除,作为熟悉的财税人来讲,研究开发加计扣除,之前是50%,现在是加计75%,政策“白给”的优惠,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研发加计也是良莠不齐,造假手段屡禁屡发。

    上出现加计扣除,这事确实新鲜,是从2017年起,由于简并,将农产品的税率由13%调整为11%,但特别延续:

    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7%税率货物的农产品维持原扣除力度不变。

    2018年起,11%的税率调整为10%,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2019年起,10%的税率调整为9%,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增值税加计扣除与加计抵减的不同及其交易与定价空间

    加计扣除适用的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其适用范围较小,小编在想,不排除有关联的单位之间利用价格的调整,尽量得到多的加计抵扣额,但由于适用面小,这点问题,还不足以影响过大。

    这个政策当下还没有明确的截止适用期限,应在期间继续有效。

    除了这个政策之外,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概念:加计抵减政策,这个政策却是有很大的行业扩展性的,我们先来看看文件的规定,《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规定:

    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政策)。

    (一)本公告所称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以下称四项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四项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销售服务、无形、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印发)执行。

    2019年前设立的纳税人,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销售额(经营期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自2019年4月1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2019年4月1日后设立的纳税人,自设立之日起3个月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自登记为之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纳税人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后,当年内不再调整,以后年度是否适用,根据上年度销售额计算确定。

    纳税人可计提但未计提的加计抵减额,可在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当期一并计提。

    (二)纳税人应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10%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按照现行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已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的,应在进项税额转出当期,相应调减加计抵减额。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

    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 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

    (三)纳税人应按照现行规定计算一般计税方法下的应纳税额(以下称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后,区分以下情形加计抵减:

    1.抵减前的应纳税额等于零的,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全部结转下期抵减;

    2.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大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全额从抵减前的应纳税额中抵减;

    3.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以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抵减应纳税额至零。未抵减完的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

    纳税人兼营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且无法划分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五)纳税人应单独核算加计抵减额的计提、抵减、调减、结余等变动情况。骗取适用加计抵减政策或虚增加计抵减额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六)加计抵减政策执行到期后,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上面政策的理解点:

    事项一: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的不同

    加计扣除,小编更倾向于称之为加计抵扣,相当于购入时支付的进项少,但是多给几个点的抵扣,目前限于农产品加工13%的税率产品时适用。这个抵扣额是持续保留的,只要是存在一般纳税人的身份时就可以保持抵扣。

    加计抵减,是四个行业对于所有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10%,允许抵减应纳税额,适用期限只到2021年,在计量结果的比较时,抵额与形成进项抵减销项,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出口等特别规定的事项,却是不允许抵减的,因为本身也多为或的情形。如果一个企业进项都抵不完,这个加计抵减额也没有用,这一点,与我们企业所得税中设备额10%抵减税额是类似的方式。

    事项二: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的时限

    加计扣除是在领用时进行加计,加计抵减是在有税额缴纳时才会有扣减,如果2021年底还有余额未扣完,那对不起,只能不予认可了,这就充分的要评估好如何使用完的销售的规划了。

    事项三: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的筹划空间

    加计扣除其适用范围较小,对于一些乳品制造企业、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讲,或许利用会形成一个有利的点数增加的利益,但是计量的金额也不大,只有一个税点的差异。

    加计抵减就不同了,比如有1000万元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10%即100万元的税额,如果总分公司或母之间有彼此的服务存在,则开具就会形成自己的利益链条,四项服务的提供并不限制四限服务的采购加计,不过如果有的企业就是转着圈子开发票转售,这事估计也容易出现问题,适当即可。这其实跟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而购买方却可以全额抵扣的功能也是相近的。

    事项四: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对于增值税规则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的增值税抵扣越来越具有灵活性与征管增加的问题,比如旅客运输服务的抵扣,有可能带来虚计抵操的问题,毕竟目前金三并没有与运输公司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而加计抵减,可能会带来恶意的业务虚构,不过好在这是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我们更应关注正能量的效应,防范这些极端的问题发生。

    事项五: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的政策漏洞有吗

    比如加计抵减关注的是上一年度或前三个月的收入比重指标,达到了本年度都可以享受加计抵减的政策,用历史数据决定未来的适用政策,且并不进行年度,

    比如历史数据达到可以加计抵减的标准,但是后面某企业采购大型设备,再销售给第三方,此时的收入中货物如果占比大,但是不再纳入计算是不是享受的指标,因此有可能形成漏洞,这一点,我们的企业在规划当中需要考虑一下商业合理性。

    事项六:加计抵减与加计扣除的处理差异

    加计扣除,在购入取得抵扣时,并不能在当期即时抵扣,需要在领用时抵扣,此时可以作为“-待抵扣进项税额”中暂时记录,此时净额,即不含税金额记入成本费用中。在领用后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中。

    加计抵减,一种方法是在当期形成进项时就计提出来,记入“应交税费-减免税款”中,待当期有税额缴纳抵减时,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中;另一种方法是在形成可以抵减时,直接借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方冲减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只是此时可能记入的科目并不一定准备,因为领用时并不一定区分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哪个费用科目。

    郝龙航

    作者
    • 郝龙航 笨鸟先飞,勇于分享,共同进步受益。
      微信公众号:hlhtax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凯发游戏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