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收筹划认识的五大误区-凯发游戏
筹划与,当算是整出的文字游戏了。初接触这两个词,自己被唬一跳,以为术界又出了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定睛一看,似曾相识啊,前者就是讲如何,后者讲怎样粉饰报表。想想觉得会计人挺好面子的,司空见惯的举动,自己却不愿直接承认,硬是生造这样文绉绉的词遮掩一下。
税收筹划夹杂着企业的利益与设计者的私心,无须讳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少交税。一般来说,税收法规有不完善之处,是不可能长久被企业钻空子的,国税总局调研后用一纸公文即可堵住漏洞。
为什么能持久存在税收筹划呢?因为税法不可能规定好一切细节,在纳税问题上企业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正是这些可选择性成就了税收筹划的空间。
所谓税收筹划手段,应该就是在纳税问题上的趋利避害选择。绝大多数具体的税收筹划手段可意会,不好言传。如果税收筹划案例能堂而皇之拿出来宣讲,宣讲的往往是过时的操作,甚至仅仅是税务常识。
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我们有五个常见的误区:第一,把正常享受当税收筹划;第二,把不按期履行纳税义务当税收筹划;第三,把扭曲业务真相少交税当税收筹划;第四,把虚增当税收筹划;第五,把不规范做账当税收筹划。下文就给大家具体说明这五个误区。
(一)把正常享受税收优惠当税收筹划
操作税收筹划时一定存在着选择性,税收优惠本身就是企业能享受到的“”,无需企业做什么选择。如果因专业知识欠缺而未能享受到税收优惠,这是工作失误。会计人员意识到失误了,并做了补救,这是弥补前过,不叫税收筹划。
(二)把不按期履行纳税义务当税收筹划
我曾经看过某企业做的税收筹划方案,方案里面某些建议是经不住推敲的,如新建房屋延迟转固规避,股东挂往来款规避个税,不要的销售额挂规避。诸如此类的做法实质是不按时履行纳税义务,是违法的,违法行为自然不能算税收筹划。
(三)把扭曲业务真相少交税当税收筹划
最常见的做法是对业务事项进行包装,模糊它本来的面目,以期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目的,或者达到享受低的目的。如把交付包装为技术开发合同,把产品销售合同包装为服务交付合同。这样的做法是经不起详细审视的,也不能称之为税收筹划。
(四)把虚增成本费用当税收筹划
虚增成本费用的目的是为了少交。虚增成本费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把与公司经营不相关的费用拿到公司报销,二是买票入账。后者的性质无疑更恶劣。虚增成本费用以前较常见,现在随着发票日趋严格,随便找发票入账的做法越来越难操作了。
(五)把不规范做账当税收筹划
上面讲的第二点与这一点有交集。我还想补充说一些情况,最常见的是把给员工的福利费记入日常经营费用规避个税,如高管读的学费记入职工教育经费、员工的服装补助记作工装费,还有,诸如把非研发人员的费用挤入研发费用,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