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价格与价格战-凯发游戏
导读:产品涨价的目的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涨价一定能达成这一目的吗?销售毛利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单位产品毛利与销量。涨价无疑会提高单位产品毛利,但也可能打压销量,这是经济学讲的价格弹性。如果涨价了,客户不减,销量不减,或者减小幅度不大,涨了也就涨了。要是涨价后,销量大幅下滑,企业反倒赚得少了,这价就涨坏了。
一、成本涨了,产品要涨价吗?
某连锁餐饮企业菜品涨了个价,随后又纷纷出来道歉,承认涨价不对,承认自己错了。这可真是以前未有之现象啊!除特定企业特定产品的价格有管制外,绝大多数企业(自然包括餐饮企业)拥有产品自主定价权,价格定高定低企业自己说了算,谈不上对与不对啊?定低了,觉得亏就调高点;定高了,受众少,就降低点。
这次新冠疫情肆虐,餐饮业损失较大,加之近期食材成本上升,餐饮企业的菜品不该涨价吗?非也。餐饮业这次涨价属于成本推动型,被动成分较大。作为消费者,虽然我希望菜品价格越低越好,不过对餐饮业的这次涨价我能理解。餐饮企业需要生存,不盈利是不行的,为了盈利,适当涨点价,并没有道德上的不“对”,毕竟它们也挺难的。
餐饮企业的老板已然道歉了,那就说明这次涨价确实不合时宜。相信老板们有最真实的财务数据和舆情数据,这些数据足可支撑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成本涨了,产品要涨价吗?大多数人的第一判断是要涨,至少要让价格增长部分覆盖成本的增加。可市场是复杂的,竞争是复杂的,商业决策不能这样感性为之。
产品涨价的目的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涨价一定能达成这一目的吗?销售毛利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单位产品毛利与销量。涨价无疑会提高单位产品毛利,但也可能打压销量,这是经济学讲的价格弹性。
如果产品价格弹性较大,涨价带来的这一正一反的影响犹如双刃剑,让“成本涨了,价格涨吗”这一问题顿时变得复杂起来。财务决策如绣花,一针一线不能差。成本涨了,要不要涨价,看来需要综合分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涨价了,客户不减,销量不减,或者减小幅度不大,涨了也就涨了。要是涨价后,销量大幅下滑,企业反倒赚得少了,这价就涨坏了。既然涨坏了,就得重新把价降下来。降价得让消费者知道啊,发一纸道歉信,既彰显了情怀,又不失为营销策略,端的很高明啊!
良言一句,虽然成本高了,多体谅下大众的消费能力吧,此刻不涨价或许对企业更有利。
二、价格战能打吗?
说完了涨价,再来说降价的问题。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的竞争同样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最有争议一个就是打价格战。企业打价格战的初衷是什么呢?大都是希望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市场格局均衡的情况下,企业为寻求突破,往往会萌生打价格战的冲动。
打价格战历来争议很多,争议的焦点在两方面:
第一,打价格战是以损害公司利润率为前提的,是以牺牲单位产品的利润去换取市场份额。很多企业想着薄利能多销,销售毛利率虽然降低了,只要卖的数量多了,利润总额有可能更大。看看下面的第二点,就知道这种想法大多是一厢情愿。
第二,打价格战很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模仿。如果竞争对手同样也以价格战来还击的话,这会让以“利润换市场”的构想落空。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不仅不能得逞,还会带来一个恶果:双方的利润都会拉低。对整个行业而言,价格战是集体不理性。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主动挑起价格战。
产品的竞争除了价格优势,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产品优势还可以体现在产品的差异化,尽量让产品的附加值高一些。
价格战真的就是洪水猛兽吗?也不尽然。个人认为在下面三种情况下,价格战还是值得一试的。
(1)去库存
企业如果生产过剩、库存积压,为了盘活资金,及时清理库存是必要的。还有,企业资金压力大、筹资成本高,或产品面临更新换代,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都不失为明智之举。当年长虹挑起的价格战就有去库存的考虑。
(2)拖垮对手
如果打价格战能把竞争对手拖垮拖死,又不会导致新的竞争对手进入,打价格战不仅可为,甚至可以上升到战略高度。昔日华为与港湾的竞争,就可作为经典案例分享。
(3)跑马圈地
如果打价格战可收获更多的客户,这些客户在未来能持续消费,这种情况下打价格战是有益长远的。电信运营商搞的充话费送手机活动就是此类情形。
是不是值得打价格战,要看价格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如果有利,可以一试。如果只是想基于短期利益去操纵市场,结果很可能是损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