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落幕了,居然有会计人被坑了-凯发游戏
导读:用某位网红领导人的话说,p2p就是把民间最丑陋的高利贷搬到了互联网上,并给它披上了创新的外衣。或许一切生意都在打客户钱包的主意,凡是直接把客户钱包当生意来做的套路,无需听他啰嗦,就可给他贴上骗子的标签。p2p落幕了,背后却是天量的坏账。
p2p,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经过几年的喧嚣,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2020年11月中旬已完全归零。p2p在国内彻底落幕了,背后留下了天量的坏账。
用某位网红领导人的话说,p2p就是把民间最丑陋的高利贷搬到了互联网上,并给它披上了金融创新的外衣。或许一切生意都在打客户钱包的主意,凡是直接把客户钱包当生意来做的套路,无需听他啰嗦,就可给他贴上骗子的标签。
p2p的设计是由平台、人、借款人共同缔结契约,投资人与借款人构成借贷,平台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与民间借贷不同,p2p的投资人对借款人是不了解的,也不会对借款人与实力做调研,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只能信任平台的说辞。
平台对借款人的资信有无调查,有无能力调查,真调查还是假调查,这些只有平台自己知道,这是p2p最大的监管盲区。这么多不确定,p2p甚至不如民间借贷安全,民间借贷至少投资人对借款人是熟悉的。
更要命的是,被异化了的p2p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骗局。p2p平台能做的是提供金息服务,撮合投资人与借款人完成交易,p2p平台的不是利差,而是中介服务费。p2p平台有三道红线:
①不能建资金池,要先找后找资金;
②不能做无;
③不能虚构项目。
但凡p2p骗局,三条红线无一不被践踏于脚下。
经常有粉丝朋友和我抱怨被p2p坑了,刚开始我是很诧异的,因为我觉得p2p骗谁也骗不了啊!一方面,人谨小慎微,风险意识强;另一方面,会计人对资金是有基本的常识性了解的。孰料,真有不少会计人中招了。
给p2p投资者讲讲高利息与高风险的关系吧。如果资本平均回报率是5%,零风险,利率5%就行。如果坏账率10%,分散投资时,平均利率不可低于15%,即便有坏账,坏账后仍可维持5%的收益率。当把利率由5%提高到15%后,率在5%-15%之间的借款人立马由盈利变成亏损了,利息都还不起,坏账自然加剧啊! 这就是高利息与高风险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金融与是何关系呢?在不景气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不可能维持高回报率,金本回报率必将趋同平均资本回报率。p2p以高收益为饵吸引投资,恰好证明它们选择的项目带有很强的性。提振经济应该立足实业与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之类的概念实在不宜鼓励与鼓吹。
p2p的谐音有多种形象的解读。p2p出台之初,一群贪心兼天真的“投资”人蜂拥而上,可谓“拼啊拼”,结果被收割了韭菜,p2p成了“骗啊骗”。如今呢,对p2p已是铺天的“批啊批”。
p2p是以喜剧的面目出场的,最后演成了闹剧和悲剧。一群贪婪兼天真的“投资”人被p2p收割了韭菜,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希望这个教训至少能警醒世人20年。
我很认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这段话:
“商业的本质还是实实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钱生钱模式不可持续。二十年前人人都是搞的,十年前人人都是搞投资的,没有实业就没有根本!国内金融圈有一句名言:‘屌丝死于p2p,中产死于,富豪死于’,只要你想用钱来生钱,想在这个荒的继续赚钱,无论你是屌丝、中产还是富豪,可以说总有一款财富的收割机在等着你,迟早你都会撞上。
”继p2p之后,我们要时刻提防伪“金融创新”的骗局换马甲重来。备选“马甲”可能还有:
①,同样会承诺高收益、低风险,会告诉你他们找到了优质的项目;
②,同样有名人站台,会描绘曼妙的商业计划书,会吹嘘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回报;
③xx理财,说不出所以然,很可能就是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