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营改增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凯发游戏
这个题目好像有点泛,在这个大家都轰轰烈烈学习做税务筹划的时候,写这样与现实相差甚远的文字,好像是有点不合时宜。
说起来,对税法的熟悉程度也仅限于当年考的时候税法课程一次性通过,把一本厚厚的税法书愣是看成了小册子。实务操作上欠缺很多,感觉和就没有缘分,刚工作时正赶上国分家,做了两年小规模企业的。后来在会计所做的时候差点因为增值税计算酿错,从此对增值税心有余悸。
曾经在企业做过五六年,所以对营业税倒是情有独钟。可是很多年后还是进了制造业负责,因为税务方面有专人负责,也没有介入太深。原以为可以这样不温不火地和增值税保持距离,还想着哪天换个服务业可以继续研究营业税,谁知营改增了,远离增值税的想法彻底破灭,只好重新学习增值税。
这周在大成方略听了两次营改增的课程,一次是税务局内部的培训老师讲课,说句实话,讲的真不错,从中可以感觉到税务部门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位是税务筹划方面的专家,复杂的税务问题到他那里都会变的很简单,理论和实务的功底都很强。
两位老师各有千秋,都讲的不错,一个是税务角度,一个是的角度。但有一点就共识就是这次税改对中国影响比较大。
个人也一直觉得这次营改增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很大,会引导国内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更是坚定了这种看法。
从业二十多年,税务环境在逐步变好,现在也有企业敢和税务局打官司了,听说国内有位律师专门替企业跟税务局打官司,税务局老打输。最近听说税务局现在也开始成立法务部门了,这些都是好现象。
记得十年前和省稽查局打过一次交道,查税三个月最后要补税六百多万,被驳回去近五百万,他们到处取证,几年都没结论,估计最后不了了之了。那时真的不敢想象企业竟敢和税务局打官司,但也是从那时知道,只要国家税务总局没有明文规定的,都不用怕。记得那位税官感慨地说,税务局的稽查人员只懂税法,可企业的财务人员既懂税法又懂核算,三核算两核算就核算没了。可能没有这么夸张,但会计核算真的能,同样,核算做的不好会多交税。
言归正传,此次营改增,服务业和工商业之间的链条打通,混合经营会越来越多,企业以经营行为来纳税,不再是以企业所在行业来纳税,企业经营方面所受的约束减少。更多的精力可以用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而不是想着法子去挂靠资质。
进项税可以抵扣,每个环节都需要来抵扣,偷空间被压缩到比较小的空间。比较多,给企业充分的,税务筹划的空间加大,企业不得不重视财务,包括边远地区的企业。营改增之后,实际会下降,加之家家都要发票,之前的很多中小企业都会“浮”出水面,在下成长。这也间接推动了企业的规范。
增值税虚开发票是要被判刑甚至会死人的,所以营改增之后虚开发票会大大减少,减轻了财务人员的税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税务筹划、方面。加上增值税是在国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减弱,企业要靠正当经营才能有好的业绩,竞争环境变的更加公平。这种良性机制得以循环,一些交通方便的三四线城市也会有一大批靠真本事成长起来的企业出现,吸引人才回流。
第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营改增之后,服务业的实际税负下降且发票可以抵扣,会促使传统企业向技术服务转型。传统的制造业会加大研发、技术及客户服务的投入或是购买相关的技术和服务。
这次营改增,有很好的政策导向,把很多纳税的选择权交给企业。企业要对税务进行筹划,否则不小心就会多交税,这样会提升企业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间接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建筑业,层层分包,假票成风,连个像样的财务都没有,营改增之后对财务的依赖增强,对管理的要求高了,因为谁也不愿当傻瓜多交税(核算不到位有可能会多交税)。
总的来说,这次营改增体现了“疏”而非“堵”的,给了企业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减少了各种限制,有了自由,离创新就不远了。
政策的导向非常重要!企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