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周记(2017年2月4日)-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税负是衡量指标也是感觉
税负是一种数量指标,也是一种感觉。作为一个数量指标,最重要的是纳税额,缴了多少税。影响缴了多少税的因素,最起码有3个:税制设计,征管手段,征管力度。从税制设计来讲,减税的政策,无论所得税还得增值税,出了不老少。从征管手段来讲,越来越先进,漏洞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从征管力度来讲,因为越来越正规,人情和关系越来越不起作用,力度实际在加大。税制减税的效果,也许被征管的手段和力度给抵消一部分。税负作为一种感觉,与经济环境和盈利能力有关,好比过日子,挣的少了,再负担同样的房租,就觉头大了。
税收政策在外汇调控中发挥作用
外管局发文,要求弥补亏损后,才可对外分红。在面临资本流出压力的情况下,实际在打一场外汇保卫战,除了严格流出管制外,还应想办法留住境内外汇,吸引境外资本流入,税收政策,可发挥点作用,比如再投资免税,有助于留住境内外汇,别向境外股东分了。境外收入免税,有助于鼓励企业将滞留在境外的收入,汇回境内等。好比过日子,既要节流,也要开源。
弥补损失后才可分红
弥补亏损后,才可分红,这是对的。如果15年亏损100万,16年盈利120万,就分红120万,实际会侵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违背债权先于股权的原则。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市场化最后一步
看对余永定教授的一篇访谈,其一个观点,很是认同,他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应该是市场化迈进的最后一步,其他的,做完了,再走这步。林毅夫教授的观点,似乎也类似。货币自由兑换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也就彻底融为一体了,最后做,感觉有道理。
读《一个税务干部谈死亡税率》有感
《一个税务干部谈死亡税率:国人生活在一个纳税人意识严重缺乏的社会》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值得一读。税收经常成为热点,毕竟事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但是,在讨论的时候,关注的时候,经常是争论半天,谁也说不服谁,只有让时间把争论冲走,等待下一次再争。说不服的原因,有的是立场不同,但有的时候,是讨论问题涉及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说各话,甚至概念弄错了,议题都设计错了,难免乱成一锅粥。好比问吃完一锅东北乱炖的食客,吃了啥?有的说粉条,有的说白菜,有的说猪肉,感觉有点乱,因为本来就乱,不能不乱。
外企一征税就走很无奈
某外企撤离,有人与税局反避税调查联系起来。即使有关系,税局咋办呢,总不能不依法征税。中国这类大国,很难与那些小国,甚至避税地,搞低税负竞争,总得维持必要的税负水平,收入规模,税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一征税就走,走就走吧。
万象:家国天下
特朗普上台迟早碰钉子
特朗普上台后的做法,能看出没有执政经验来了,四面出击,四处树敌。当老板时,下面的人,都得听他的,八面树敌,八面出击,都可以行得通,下属敢怒不敢言,但总统面对的,可不是他的手下,所以碰钉子,是早晚的事。
特朗普最后不得不适当收敛
特朗普上台,好比一个不懂交规的人开车上路,不是小心谨慎,而是横冲直撞。结果会怎样呢?或者其他人忍着让着,任他横行,改写既有的规则,或者是反对他,让他撞个鼻青脸肿,不得不养成规则意识。改写规则的人,都是改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伟人,个人天赋与时代大势共同作用的结果,特朗铺能力不知道,但他显然没有改写历史的运气。国内,已经有人反对,包括代理司法部长级的高管。国际上,也许有不少人顺着他,任他胡来,也会有人反对他,让他讨不到便宜,最后不得不适当收敛。
电脑不能替代人脑
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写打败诸多围棋高手的master是如何练成的,看后感觉原因两个:一是装的棋谱多,二是计算速度快。电脑早已在许多方面打败人脑。人类的许多发明,好像都是放大某个器官的功能,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眼睛的功能,汽车飞机放大腿的功能,窃听器放大耳朵的功能。电脑放大人脑的功能。不管电脑多么先进,也是人发明,人创造的,完全代替人脑,甚至机器人统治人类,估计不会。
中美似乎在角色转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对待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问题上,中美似乎在角色转换。美国的老大在自己家里嚷嚷着贸易保护的时候,中国的老大在国际场合呼吁自由贸易。历史的逻辑,就是变动的逻辑,物极必反的钟摆逻辑。
特朗普和北京网约车半斤对八两
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看到这句话,想起了网约车关于京牌京车的什么办法,套用一下特朗铺的话,就是:坐北京牌照汽车,雇北京户口司机。在保护的问题上,半斤八两。只不过,特朗铺打的是一国的大算盘,八两,网约车打的是一城的小算盘,半斤。
杂谈:人生感悟
父母在家就在
家,得有家长,没有了家长,也就不是家了。父母有一个在,家长就在,家就在。父母都没了,以前那个家,也就没了。
汽车本质都一样,区别在其他
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与汽车有本质区别,但10万的汽车和100万的汽车,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了。当然,在其他方面,比如显摆的功能,10万的车和100万的车,区别就大了。
读《家国大义》有感
断断续续看完《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一书,不说9篇访谈的观点是否讲得通,访者和被访者共同的特点,都有一种家国情怀,不盲从西方的话语体系。用金一南将军的话说是:在他们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深刻思考中,最触动人的不单单是精辟独到的分析和尖锐犀利的观点,更是这些观点背后折射出的国格和人格,以及由国格和人格支撑起来的一代人的坚守与担当。
或者适应错误或者改正错误
找工作,找对象,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最起码是半辈子的事,所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错了也可以修正,改行或改嫁。最麻烦的是,错了还改不了,改不了还不能逐渐习惯,别扭一辈子,就麻烦了。如果错了,或者改正错误,或者适应错误。
涉税问题应对的特点
上班路上遇一朋友,闲聊中问他忙啥,答忙舆情应对。涉税问题的应对,似乎有以下特点:一是被动应对,冷不丁哪个地方出点什么事,好像打仗被偷袭,手忙脚乱应对。二是苍白应对,看应对的话语,多苍白乏力,难以服人。三是过份应对,不管事大事小,不管是对是错,不管是点是面,一律高度重视,把小事当大事处理,把点上的问题当面上的问题处理。其实,不必事事都拿着当个事,把小事当成大事,有点自我矮化,甚至矫枉过正,伤及无辜。有些事自己得整明白,不然就好比只听到枪响,不知哪个方向来的,只好乱放一通,热闹一下,算是回应了。另外,有些说法不要过头,一说过头,就让自己难回头,也可能就制造一些话题甚至热点,自己给自己找事。
钓鱼重在修身养性
去车站的路上,出租师傅聊起了钓鱼,他说有时间,就去钓鱼,修身养性。我问养啥性呢?答,最起码养耐性,不管多长时间,鱼不上钩,也得耐住性子。鱼上钩时,那种兴奋和喜悦,比打麻将胡了还高兴。遛鱼时,很费力气,锻炼身体。自己没钓过鱼,但想想就挺好,在野外,僻静处,往那一坐,即使钓不到鱼,也仿佛逃离喧嚣的尘世,身心自由,放松,休息。
买书如同点菜,喜欢就好
买书如同点菜,点菜老点自己喜欢吃的,比如油炸花生米,醋溜土豆丝,水煮鱼,辣子鸡之类。买书也喜欢买同一类作者写的,格调差不多的书。可以鹦鹉学舌,但别自暴自弃,自哀自怨,心里阴暗,一团漆黑。昨买这本,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学术界,真有高人,可以让你回味,让你仰慕。
特刊:春节习俗
管理需要过春节的自觉和认同
一到春节,多少人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没有鞭子在后面督促,没有金钱在前面诱惑,纯粹是一种内心呼唤之下的自觉,一种传统习惯,文化基因作用下的集体自觉。在企业管理上,如果达到这种程度,就好了。一朋友在一外企,说大家都很自觉地积极工作,没有各种复杂的制度,就是三句话:主人翁精神,有话就直说,结果导向(也许记错)。管理中的一种偏差,就是过份依赖制度设计,外在约束,忽略文化的认同,内心的自觉,两者结合,或许更好。
春节敬祖先,中国人拜多神
农村的春节,有一系列传统的习惯,贡家谱,上坟等祭祀祖先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没有宗教,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精神寄托。不敬上帝,但是敬祖宗,敬历史,不要愧对列祖列宗,子孙后代,是许多人认可的一种理念,甚至价值观。没有一个供所有人膜拜的神,但是有很多不同的神,生病了,有药王爷,想求子,有送子观音,甚至历史或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如关云长,都可以成为膜拜的对象。有不同的神,被众生膜拜,是不是也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呢?中国历史上好像从没发生讨伐异教徒的战争,也许与多神有关,那些神看似很多,但大家都需要拜,不会因信仰发生战争。
过年的主题说到底是亲情
割不断的亲情。老家有个现象,小两口和老两口关系紧张的不在少数,但即使矛盾再尖锐,小两口出去打工,把孩子给老俩口一舍,哪怕不给抚养费,老两口也心甘情愿再当孩奴,骨肉亲情使然。过年的主题,说到底,是亲情,因为亲情,自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聚到一起,感受最深的,不是吃,喝,说,而是吃喝背后的亲情。亲情,亲情,亲人之间生来具有割不断的感情。
春节发红包给老人,感慨人生轮回
钱,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用?数着玩。春节给老娘一红包,老娘已87岁,早已不能自己花钱,但很开心,没事就拿出来数一数,还数出声来,一,二,三――――。把钱放在棉袄的口袋里,用关针别好,不用担心掉出来。晚上睡觉,棉袄放在枕头旁,装钱的口袋在上面,一伸手就能摸到,躺好后,摸一摸装钱的口袋,硬硬地还在,才能安心睡去。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临近终点的时候,又逐渐回到起点,变成老小孩。
春节老家春晚自娱自乐是真乐
初三晚上,老家有春晚,据说歌曲舞蹈小品,一样不少,看的人不少。组织者是本村的饭店老板,经济条件不错,爱好文艺,自父辈起,就是当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明星,表演滑稽幽默,每次都是人山人海,几十年过去,现在还印象深刻。组织者个人花钱,搭戏台,请本村和邻村的爱好者参加演出,纯属自娱自乐。自娱自乐,才是真乐,发自内心的乐。
初五又称破五
初五被称为破五,不知有什么说法。胡猜一下。从春节系列的节奏看,三十初一是最高峰,正月十五是另一高峰,两峰之间过度一下,让第一个高峰过后软着陆,初五比较合适,是个节,但刚过完初一,再过没多大兴趣,有点类似鸡肋,所以破五。
央视春晚不如北京春晚接地气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笑话。一秀才喜欢显摆有文化,一天夜里睡觉,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但强装斯文,对老婆说,贤妻,速燃银灯,有毒虫袭我。但老婆听不懂,不知怎么办,秀才实在忍不住,只好大声喊,老婆子,我被蝎子蛰着了,快点灯啊。从春晚某些小品的效果看,央视春晚的某些小品,类似秀才文邹邹地那一句,看似高大上,但不接地气,上去下不来了,既没有娱乐,也没有教育。北京台春晚的某些小品,类似秀才的那一嗓子,尽管大白话,但是管用,最起码,让大家开心一刻。节目,如果想给普通百姓看,就站在普通百姓的位置,演普通百姓的事,说普通百姓的话。
北京春晚胜在能让人乐呵
看了一点北京台春晚,快递员是主角的小品,挺有意思。往年也看过北京台的春晚,总的感觉比中央台好。北京台的节目更贴近普通观众的生活,就是乐呵一下。中央台的节目,似乎也想贴近生活,但多了点要给你灌输点什么的印象,太高于生活了。其实,不管国家台还是地方台,观众都是一帮人,过年了,主要是乐呵一下,娱乐一下,不想给教育一下。即使教育,也得寓教于乐,让人在欢笑中,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