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周记343期(4.24-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1、税源变化要求重大改革
现在的税制结构,除和外,其他基本是自1994年开始适用的税制,虽然不少税种立法,但就内容而言,还是修修补补。但是,近30年后,税源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因为产业结构,居民结构、财富结构、消费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意味着税源结构已经变化,这就要求税制结构,相应调整。不然,结果就是,或者不公平,或者收入不够用。但是,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需要担当,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缺一个,也难搞成。
2、不可取的两个对待税务态度
企业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大体分成两种情况,也可以说两个极端。一是傻大胆,问题已经很严重,甚至有可能进去了,但不知道,或知道了,但自以为有靠山,蛮不在乎。二是太谨慎,离着红线还远着呢,就不敢往前走了,影响业务开展,阻碍企业发展。其实,最可取的,还是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走到红线,但不触碰红线,更不越过红线,在红线以内,自由开展业务。
3、农村登记意味着要征?
同学说农村老家的房子,产权登记在他名下了,问会不会被征房产税?俺觉着可能性不大,即使征房产税,也不至于征到农村去。前几年,眼看就要落地的房产税靴子,突然烟消云散,主要原因,应该也不是产权登记没统一。即使再启动,估计也得等整个彻底缓过劲来。即使最终征税,应该也在承受范围,远比物价上涨造成的压力小。所以,不必担心,自寻苦恼。
4、不理解税局反复劝说纳税人补税
陪客户去税局沟通分歧问题,这事快一年了,税局负责的人都换了一拨。领导的观点和依据,没有变化,只是更诚恳地劝纳税人认账,主动把税补了。对领导的服务意识和精神,表示佩服和感谢。但是,不理解的是,既然该补税,干嘛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给纳税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下处理决定,让纳税人不得不补税,不就完了嘛。对纳税人而言,或者听话,主动补税,或者等处理决定,思来想去,还是等着,纳税是个法律问题,需要法律文书,不到黄河不死心。
5、解决涉税分歧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依据
帮助纳税人处理与税局、海关等执法机关的分歧,前提是,纳税人的意见有足够的依据、税法依据、法理依据。如果执法机关的意见,有足够的税法依据,赶紧离得远远的。如不能说服自己,如何去说服别人?谁都不傻,胡搅蛮缠,说歪理,没用,甚至自取其辱。
6、体系建设似乎是个伪命题
地方税体系建设,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仔细一想,这似乎是个伪命题,因为论个数,地方税比多太多,但有中央税体系建设的说法吗?没听说过。为啥呢?相对而言,中央财政更充裕,实在不行,就发债,不差钱,也许是原因之一。所以,地方税体系,不是最本质、最深层的问题,实际是地方财力问题。对地方的市长而言,最关键的,是钱够花,不为发工资发愁,至于让地方自己征税,还是上级转移支付,估计都行。所以,与其说是地方税体系建设,不如说是地方财源建设。
7、纳税人与税务局都有跑偏的时候
纳税是个法律问题,纳税人本应依法纳税,税务局本应依法征税。处理具体问题,本应走法律程序,出具法律文书。但实际工作中,纳税人与税务局都有跑偏的时候。纳税人遇到问题,不是找法律,而是找,这是常事。税务局处理问题,偶尔不是依据征管法,而是三步曲:一劝二停三吓唬。先是劝,和颜悦色,和风细雨,锲而不舍地劝说,尽管很温柔,但却是实打实地锋利一刀,再温柔,也疼,纳税人不从。那就停你,让你收不了钱,甚至还有停止网上申报的,断你网路,折腾你跑马路,你只能权当锻炼身体。如果再不从,祭出大杀器,转稽查。能扛住这三板斧的,好像不多。突然想起老婆与老公吵架,据说也有三招:一哭二闹三上吊。
8、如何理解保税?
放假前,与客户开会谈进口保税和海关监管的问题。、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自由贸易港等,甭管叫啥名字,本质上都是海关特殊监管区,都是境内关外,货物都可以保税进国境。如何理解保税?保留征税的权力。谁保留?当然是海关。保留对谁征税的权力?报关进口的企业。征什么税?和增值税。为什么要这样干?海关给进出口企业,行个方便。为什么要方便?不该问了,无需赘言。
9、为啥要走法律程序?减轻自己的责任!
有些纳税人在与税局发生分歧时,宁可复议或打官司,也要把法律程序走完。为啥呢?减轻自己的责任。如果主动补税,不走程序,在给内部或巡视解释时,只能承认自己做错了,责任在自己。如果认为自己没错,审计可能会说,既然没错,为什么不争取?为什么不依法维权?所以,面对分歧,纳税人选择等税局下发处理决定,不得不缴税后,再依法维权,比主动认账,就此了结,更能减轻自己的责任。
10、土增税预征率应该降低
看某地的税局最近下发的土增税预征率文件,普通住宅2.5%,其他住宅3%,依据的还是十多年前的文件。在目前微利甚至不断爆雷的情况下,再沿用业暴利的预征率,给人一种恍如隔世,刻舟求剑的感觉。想起不久前,某大咖讲的,房地产业的政策,是一只手做人工呼吸,一只手掐住脖子。这种预征率,应该不是人工呼吸的那只手。政策滞后于现实,土增税预征率,税局审核同意才能完成土增税的方式,都是例证。
11、处理涉税问题的与思路更重要
疫情远去,终获自由,给客户培训的事,多了起来,这周讲了两次。培训的内容,除对具体专业问题的分析外,喜欢先讲点处理涉税问题的理念、思路、方法。因为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专业问题,停留在术的层面,理念与思路,上升为道的层面,尽管非常道,但可道,没那么玄。为什么讲道?工作中,经常痛感纳税人,因为理念不对,思路,道偏了,导致本应能成的事,不成,本应简单的事,费劲。所以,灌输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思路,更重要。其实,也简单,正确的理念,纳税是个法律问题,正确的思路,依法处理,先找法律,而不是找关系。但要改过来,不容易,理念和思路的惯性太大,不自觉地,就惯性思维,回到老路。但总比不知道强,所以,该说就得说,总有不白说。
万象:家国天下
1、机关的传达室程序先进了
到一大机关开会,发现传达室的程序先进了,以前是填单子,打电话,手续繁琐,现在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刷完身份证,闸门已经开了,自己竟然没看见,还以为进不去,直到服务员提醒,才看明白。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半会没回过味来。同时参会的还有两位大咖,其大咖讲,自某某时期开始,我就是税法专家,差不多30年了。忽然想起那句话,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借用一下,变换的官员,不变的专家,往好里说,一张蓝图绘到底,往差里说,换汤不换药。
2、的蔑称,又添新证
教授,这一神圣的称呼,不知从何时开始,被蔑称为叫兽。不断有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一称呼不虚,不冤。最新的案例,是东南大学的袁教授,虽然孔夫子都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本属人之常情,人之常性,但总个场合,也算人禽之别。戴上教授的帽子,不知掌灯熬油费多大劲,丢掉这顶帽子,一不留神,就丢了。袁某人被撤职,可以说倒霉,但不能说冤枉。
3、如何理解“房住不炒”的“炒”?
房住不炒。什么是炒?炒,当然离不开卖,买了后,几年内就卖,才算炒?好像没有定义。如何理解不炒?是限制炒,还是绝对不让炒?好像也模模糊糊。最好是限制炒,炒房不是贩毒,不应绝对禁止。如何限制?征收重税。另外一个问题,炒与投,有何区别?不炒,就是不让?应该不是。所以,房住不炒,还需详细分析,不应把不炒,变成不投,不买,不贷,甚至不建,结果与目标渐行渐远,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百姓生活。
4、俄乌谈判中间人,中国最合适
中乌首脑通话,看来中方的劝和促谈,已经过了倡议阶段,到了实施阶段。打了一年多,俄乌应该都明白,把对方彻底打败,不现实,再打下去,打不起了,打不动了。谈的条件,已经成熟。谈的时候,已经到了。但总得有个中间人,不然双方都想说爱你难开口,中间人既要够份量,又不能是当事人。老美有份量,但他没资格。能承担这个角色的,联合国秘书长,本应是候选人之一,但这秘书长越来越像个摆设,三年疫情,似乎毫无作为。大国中,只有中国既够份量,又够,最合适。如能在成功调停沙特与伊朗关系的基础上,再圆满结束俄乌冲突,堪称功德无量。估计谈的过程,也是边谈边打,两年左右的时间,差不多能结束。当年的朝鲜停战谈判,就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大约两年。最后一仗,打出个电影《奇袭白虎团》,至今记得主人公侦查排长严伟才的飒爽英姿,优美唱腔,临危不惧,大勇大智。
5、如何看待卢大使的一番话
驻法的卢大使一番话,被很多西方媒体甚至政府群起攻击,卢大使惹祸了吗?分怎么看。某大咖从专业的角度,认为其发言不专业,潜台词是惹祸了。按这大咖的观点,欧美的外交官,经常不专业,比如不久前来访的德外长。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番话引发的反映,恰恰证明了某些国家的软肋,不然不会如此暴跳如雷。我们一贯温良恭俭让,谨小慎微,其实,偶尔捅捅对方的肺管子,亮亮自己手中的牌,也很必要。所以,与其说卢大使惹了祸,不如说换了个打法,由被动跟牌,变成主动亮牌,甚至主动出牌。
杂谈:人生感悟
1、老同志也可有年轻人的心态
不觉已过半百,在别人眼中,是老同志了。不久前,两老友来访,送一京剧塑像,三国时的黄忠,不是赵云。后来去一客户讲课,本来是站着,客户说照顾老同志,可以坐着讲。变老是自然规律,谁都得服。但心态可自己掌控,老同志也可有年轻人的心态。
2、做事需循序渐进,不保守也不冒进
做事需循序渐进,不能快进,不能慢进,更不能不进。目前,应该走一步,结果走了三步,太快了。应该走一步,但因为顾虑太多,一步也不走了,也有点太保守,因为走半步,总可以。急躁冒进,与裹足不前,其实是两个极端,都不足取,但两极相通,经常在不同的事上并存,在同一事上转换,比如房产税的戛然而止。
3、乐意与大学合作
今天(),吉林财大税务学院的领导,来公司谈合作,签份协议,挂块牌子,毕业于吉财的同事,一起参加。乐意与大学合作。一是校园情节。进入大学校园,心都静下来,想到操场跑步,想到食堂吃饭,想到教室看书,回味回味当年。二是仿佛变年轻。看学生那一张张带着稚气的青春面庞,仿佛自己也回到青年时期。三是招兵买马。有个机制,有些联系,便于招录新人。四是开拓业务。在与客户开会时,有这种情况,对方突然说,上过您的课,一下拉进距离。
4、劳动节也得继续劳动
白天多东跑西颠,晚上常筋疲力尽,不少活,只能积攒到周末。越是周末,越是放假,越是加班赶活,干大活的时候。列个清单,这几天需要赶出来的大活小活,十二项。体制内企业,好过难过,好歹能过。民企则不然,如逆水行舟,一不努力,说沉底就沉底。劳动节也得继续劳动。好在,乐之,好之,乐此不疲,好此不惫。如感疲惫,倒头就睡。
5、赞美,过犹不及
人对人的赞美,既正常,也必要,但如到肉麻的程度,就过了,到无耻的地步,就危险了。回顾自己过去这几十年,让自己感觉最突然,伤害也最大的,恰恰是那个平时拍马最响亮,吹捧最卖力的同事,不哼不哈的那几个,反而走哪跟哪。一开始也不是不反感,不警惕,但时间一久,逐渐就接受,甚至有点享受。现在回想起来,既有人性的弱点,也因自己的肤浅,把肉麻当成了有趣,把溃烂当成了绚烂,把陷阱当成了鲜花,把罂粟花当成了牡丹花。背后挨一刀,纯属咎由自取。
6、读《君生我未生》有感
偶尔看点张严平写的《君生我未生》,不由得对火箭大家杨南生充满景仰之情。作为妻子的作者,想给丈夫的一个像框,换换作为背景的垫纸,拿下来一打开,竟是航等功臣的奖状。看到这里,忽然想起居里夫人将自己的奖章,给孩子当玩具。杨南生功勋卓著,但一生备受委屈,甚至打击诬陷,院士不给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无缘,临终还蜗居在小房子里,尽管也曾想不开,但最后能豁达地看待这一切,也赢得妻子的理解和敬重。作者写到,父母给她生命,丈夫给她灵魂。能被妻子如此赞誉的丈夫,估计不多。作者写过许多先进人物事迹报道,那些人物,自己不少是知道的,如杨善洲、杨业功、张云泉等,但才知道记者是张严平,她还是社组织撰写的《穆青传》的作者,足见其实力。争取看完《君生我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