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不确定性与税企分歧沟通-凯发游戏

王冬生 / 2019-07-23
文字
  • 标签: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税收的不确定性似乎是许多纳税人的同感,与税局产生分歧更是难以避免。本文在分析税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说明如何将税收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如何在确定性的基础上,与税局沟通有关分歧。

    税收的不确定性似乎是许多纳税人的同感,与税局产生分歧更是难以避免。本文在分析税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说明如何将税收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如何在确定性的基础上,与税局沟通有关分歧。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税收不确定性的表现

    二、税收不确定性的原因

    三、税收实际是确定的

    四、税企分歧如何沟通


    一、税收不确定性的表现

    税收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税法的不确定性

    税法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复杂多变,即使对同一个问题,也经常有不同的规定,比如资管产品的增值税,曾在一年之内,不止一次下发不同的文件。

    (二)理解的不确定性

    对同一个事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是否可以享受特殊重组的所得税政策?众说纷纭。

    (三)处理的不确定性

    对同一件事,不同层级的法院,处理都不一样。比如广州德发税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与区法院、市中院、省高院的处理不一样。

    二、税收不确定性的原因

    税收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税务局的征管能力极大提升,纳税人在税局面前几乎没有隐私可言,以前不易被发现的问题,现在很容易被发现,风险很容易爆发,不确定性感觉增强。

    (二)征管的变化

    这些年税局征管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句话:

    决策集体化,个人说了算越来越少见;

    工作系统化,大事和小事都通过系统;

    合作国际化,地球虽然大但无处藏身;

    国地税合并,国税总局为主领导体制。

    这些变化,导致以前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解决不了,以前确定的,现在不确定了。

    (三)税法规定不清晰

    税法规定不清晰,导致出现不确定性,比如如何计算间接转让股权的所得。

    开曼a公司持有香港b公司股权成本100,香港b公司持有大陆c公司股权成本50,a公司用200将持有的b公司股权转让给d公司,a公司被认为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但其应税所得怎么算?           

    200-100=100?还是200-50=150? 

    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并不十分清楚。

    (四)征纳双方的认识原因

    认识原因,体现在判定纳税义务时,税务局可能基于税法,而纳税人不是严格基于税法,而是从情理或道理,或从会计准则出发,尤其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定纳税义务。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认识问题的结论自然就不一样。

    三、税收实际是确定的

    分析不确定性的原因,目的是论证税收的确定性。

    几乎所有的税法教材,在讲税收定义时,都讲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固定性,实际就是确定性。无论什么问题,只要用法规、法理、精神三个层次逐级分析,都有清晰的答案。

    (一)基于法规的分析

    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根据税法,就可以判定如何处理。

    税法就是一把尺子,如果严格用税法这把尺子,衡量有关情况,分析有关问题,如果双方严格执行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公权是法无授权则不可为,私权是法无禁止则可为等基本原则,是否该纳税,该如何纳税,基本是清楚的。比如曾经有保险公司提出保险年金产品,能否享受资管产品的待遇?答案是不行。因为有关法规对资管产品是正列举的,列举的名单中,没有资管产品,所以不行。之所以提这个问题,估计是从道理分析,年金产品与名单中的产品差不多,人家行,我为什么不行?好比阿q讲的,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

    (二)基于法理的分析

    如果法规不清楚,就用法理分析。

    比如前面提到的间接转让股权如何计算所得的问题,用200-100更符合税法的规定,因为a公司的持股成本就是100。如果200-50,按照这一思路,假定以后d公司再按照300转让其受让的b公司股权,所得计算还得是减50,300-50,这就重复征税了。所以,200-100更符合所得税的基本原理。

    税局应依法征税,在法规不清楚的情况下,应作出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纳税人的处理。这也是应该遵循的原则。

    (三)基于精神的分析

    如果还拿不准,就看法规的精神。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精神一般在法规第一段的前几句话,财政部和总局下发的文件,不少都有这样的表述:为了什么什么,经国务院批准,如之何……。为了什么,其实就是精神。如果鼓励什么,从宽掌握,符合精神,如果打击,从严掌握,符合精神。

    因为还没有遇到需要精神分析才清楚的问题,没有例子可举。

    四、税企分歧如何沟通

    纳税人与税务局出现分歧时,与税局的沟通,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依法沟通、逐级沟通、文字沟通。

    (一)依法沟通

    首先看税局的意见是否有税法依据,如果税局说的对,不存在沟通的问题,纳税人应及时、诚恳地认账,该补税就及时补税,不应再故意拖延。

    如果税局的意见缺乏必要的税法依据,又是涉及金额巨大的问题,才有与税局沟通的必要。

    (二)逐级沟通

    不但税务系统,其他部门也差不多,越往上,越讲法,越讲理,越往下,越胡来。

    与基层税局沟通,一般沟通不下来,就需要逐级与上级税局沟通,到区局、到市局、到省局,甚至到总局。如果上级税局不支持下级税局征税,下级税局一般也不会冒着执法的风险,强行征税。

    (三)文字沟通

    纳税人与税局沟通时,切忌空着手去,口头沟通,空口无凭。一定要准备文字材料,把事实依据、税法依据,自己的诉求,自己的理由,讲清楚,说明白。第一次去准备材料,以后再去,哪怕只改日期,也有重新准备,说明又来一次。

    文字材料,不应太长,再复杂的问题,1500字左右,足以,如果说不明白,可能是自己也不明白。有关的证明材料,可以作为附件,切忌加入正文,导致正文长的没人看。

     

    总之,税收是确定的,也正是因为税收是确定的,才有税务分歧沟通的必要和可能。税法是管用的,不仅仅规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也规定纳税人减免税的权利,纳税人不应放弃对税法的信仰,自信、大胆地用税法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税收法制的进步。

    作者
    • 王冬生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税务师,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业务实践,曾先后供职于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8年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9年。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凯发游戏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