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谈税-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集成电路和软件又出税收新优惠
也许是集成电路和软件太重要了,所得税优惠政策,覆盖广,力度大,方式多。新出的45号公告,享受优惠的主体,不但包括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也包括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一条龙涵盖。定期免税,最长10年。减税除定期减半外,重点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减按10%征税,没有时间限制。定期减免税之外,亏损弥补年限最长可到10年。只要足够重要,就有足够的鼓励。
自获利年度起与自收入年度起的区别
按照45号公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定期减免税起算年限,自获利年度起计算,生产项目的定期减免税起算年限,自取得第一笔收入年度起算。起点不同,差别大了。所得税对所得征税,自获利年度起,可实打实享受优惠。自收入年度起,即使10年免税,如10年内有收入,无所得,第11年才有所得,优惠一点享受不到。税收这活,弯弯绕挺多,瞪大眼睛,多动脑筋,才可能看明白。
临近年底,个税问题又成焦点
临近年底,个税的问题又成为焦点,一周讲三次个税。个税汇缴,对个人而言,实际是控制风险,维护权益的最后一次机会。平时没交够的,最好补上,毕竟时代不同了,以前发现不了,现在很容易被发现。平时没扣足的,汇缴时补扣,平时多缴的税,可以退回。从长远看,依法完成汇缴,将成为不少人必须完成的个人作业。
个税收入增加与税制结构变化
个税最初开征时,一年征不了几个钱,工资薪金的扣除标准是800,而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工资,可能不到80,但现在,个税已经是四个收入过万亿的税种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征管加强,个税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估计还会提高。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逐步变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税局的数据反应经济的规律
看税务报介绍某地税局大数据分析报告,受到当地政府领导重视的报道。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从增值税的销项税,可以反映当地企业销售情况,物价情况。从增值税设备的进项税,可以发现投资的情况。从企业所得税可以发现利润的情况。有关数据加起来,gdp都可以算出来。从几个月或几年的数据对比看,可以发现经济周期的规律,物价走势的规律。论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几乎没有那个部门比得上税局,税局的数据,真是金矿,就看怎么用了。
看法院涉税判决书的感想
看一些法院的涉税判决书,纳税人胜诉的比例,似乎比税局高。不少法官,在处理模糊的问题时,还是能坚持作为公权部门的税局,法无授权则不可为的基本原则,不做出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判决。纳税人可以从法院的判决书中,增强依法维权的信心,只要没有税法依据,任你吓唬加黑唬,不主动缴税,不主动补税,除非税局下达正式处理决定。即使下达正式处理决定,不得不补缴税款,也应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纳税人依法维权,是推动依法治税的积极力量。如果什么事都逆来顺受,税法就成一纸空文。当然,如果依法应该纳税,纳税人也别磨叽,不等税局查,趁早主动缴。
高院裁定税局败诉的理由
看某省高院驳回当地税局要求再审的裁定书,主要理由是税局认为某企业虚开发票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所以,驳回一审和二审败诉的税局,再审的请求。被稽查的企业,从多家走逃户取得发票,且有资金回流,但裁定书还是认为事实不清,关键是证据不足。为什么证据不足?感觉似乎缺了一环,没有找到回流资金来自走逃企业的证据,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如果工作更扎实,形成无懈可击的完整证据链,应不至于败诉。如果证明什么涉税事项合法或非法,必须有完整的证据,链条一个环节缺失,都潜伏着风险。对纳税人支出事项而言,只有发票不行,还得有合同,付款凭证,运费单据,入库出库凭证,产成品,销售收入等有关的证据。
不能将因股票分红取得的股票成本,
按0成本处理
持有股票期间,取得的股票分红,有没有成本?应该有成本,比如在可以分配的利润范围内,应给张三分红100元,但是给了20股的股票,则每股成本应该是5元。所以,不能将因股票分红取得的股票成本,按0成本处理。
万象:家国天下
将被历史记住的美国大选尘埃落定
美国大选应彻底尘埃落定,川普应彻底没戏,再怎么嘴硬,实际也无计可施了。如不主动地体面地离开,就可能被动地不体面地被驱离,回家能过安生日子,就算烧高香了。若干年后,这次选举和上次选举,也许因其多重意义,被历史格外铭记。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走上坡路,有的在走下坡路。不管是否愿意承认,实际就是这回事。国人当自强,国人应自信。
嫦娥五号回家,孟晚舟回家也不远
嫦娥五号回家了,孟晚舟回家估计也不远了。为了打压华为,美加的政客用绑票,勒索,断供、围堵等违背商业道德,违背做人底线的下三滥打法,尽管如此,没有打垮华为,却把自己道貌岸然的形象,彻底打垮。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还没整太明白,需求侧改革又来了,不知今后怎么个改法。这几年,对住房、汽车等需求的限制比较多,尽管适当调控很有必要,但调控的方式,调控的力度,还是值得研究。有些地方,调控的力度也许可以放宽点,调控的方式,也许可以少一些行政手段,多一些经济手段。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合理消费的需要。
杂谈:人生感悟
工作两乐:同事进步,客户满意
高端涉税服务,多体现为咨询报告。因此,经常给同事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经常给大家改稿子,讲稿子,事实如何分析才更准确,税法如何论证才更有力,结构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语言如何表达才更精炼。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同事在努力照着葫芦画瓢,不少人越画越像,一如当年自己照着领导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工作之两乐:同事进步,客户满意。
对互联网的管理要避免矫枉过正
两极相通,所以,经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纠偏,是必要的,但应避免矫枉过正。前些年高铁曾出现几次事故,舆论场就一度充斥高铁的不是,高铁正常发展也多少受到影响。这次对互联网的管理,还是需注意避免泼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办公楼里牛哄哄的网络服务商
办公楼的网络服务商,只有两家,一家是三大之一,报价畸高,另一家不知是国企还是民企,报价低一些,但也牛皮哄哄,几乎翻着跟头,坐地起价,估计知道只能选他,也许两家的某些人穿一条裤子。这年头,谁垄断,谁就是大爷,谁别无选择,谁就是孙子。但是,办公楼有的是,租金一直在降低,靠着办公楼吃饭的服务商,没有牛的基础。如果办公楼的业主任服务商宰客,难免也有文章。事出反常必有妖,许多事看似迷雾重重,其实心知肚明。
合规的两种情况
合规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合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这样做,才敢做,这是绝对合规。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这样做,就做了,这是不违规,也叫合规。按照绝对合规的要求,控制风险,好多事不能做,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按照不违规的要求控制风险,能做的事多了。如果目标是守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按第一种来。如果目标是开拓,宁担风险,也要进取,需要按第二种来。
如何让事做不成?
某大笔杆子曾写过一段对话,对方问他,如何让事做不成?问题本身就让人困惑,一般问如何把事做成?不等他回答,对方的解释是:请示领导。但领导也不想担责任,一般不回复,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在那拖着。最终的结果,把事拖黄了。对纳税人而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如何不成?请示税局。十有八九不成,人家也不想担责任。自己的事自己担责任,自己都不想担责任,事不成,也就不奇怪了。
坚持大道理,也要尊重其他道理
某经济学家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对房地产的调控,说限购、限贷都可以,但是不能限价,直接管制价格,价格的传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质上就是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不能自由浮动,也就不是市场经济了。其实道理都明白,但在控制房价上涨的压力下,其他手段不管用,只好限价,先名义上完成任务,不然无法交差,也许官帽不保。不管什么道理,一碰上政治正确的大道理,立马变成小道理。但如果不尊重其他道理,最终也难保政治正确。
学术圈子的怪像
某大牌学者嘲笑某些课题,花了200万的课题费,得出的结论,菜市场的大妈都知道。这种课题没见过,但是几千字的文章,论证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常识问题,并不鲜见。浮躁的社会,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随处可见。不过也没办法,就是看文章数量不看质量的考核方式,就是靠路子就可发稿子的发表机制,在多数人的共同作用下,一起把整个学术圈子,送进一个怪圈,除个别功成名就的大咖外,绝大多数挣脱不得,一开始可能还看不惯,但逐渐不得不随波逐流,劣币驱逐良币,慢慢一起沉沦,时间长了,即使再邪乎的幺蛾子事,也见怪不怪。
人没有贵贱之分,但最好能增加工作的技术含量
人没有贵贱之分,但工作有高下之别,有技术含量高的,也有技术含量低的。对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最好能增加工作的技术含量,避免由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到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技术含量越低,竞争越激烈,也越容易被替代。但是,人在关键处,如选择错误,很容易就换了赛道,如果赛道错了,很难如意。
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
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经济独立的前提是有个可自由选择的工作。学术圈的某个专业小圈子,看似选择余地很大,此处不行到别处,但实际可选的余地不大,如果别无选择,也就没有脾气。另外,人与人之间,不是师徒关系,就是师门关系,起码也是同行关系。学术江湖的依附性、帮派性、排外性,与象牙塔外的江湖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