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谈税-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1.如何确定送股的成本?
上市公司分红的方式之一,是送股。从增值税的角度看,投资者因上市公司送股取得的股票,有没有成本?如果没有成本,以后转让,计算增值税应税价差时,买入价就是0。送股是分红的一种方式,成本当然不是零。那如何确定成本?或者除权前一日的收盘价,或者除权日的收盘价,似乎都可以,除权日的收盘价,好像更合理。如何确定送股的成本,也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增值税问题。
2.彻底解决审计造假问题,得从根上想招
主管部门出一征求意见稿,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搞分灶吃饭,认为这是出现审计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分灶吃饭,尽管有助尽快做大,也很有问题,难以统一管理,统一指挥,难免有卖品牌之嫌,给出事开了方便之门。但更关键的原因,也许是责任和权利的不对称,审计报告主要是给投资者等用的,但付费的,却是被审计者。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审计费变成美容费,也就能理解,被审计企业看起来像十八的,实际是八十的,难以完全避免。彻底解决造假问题,离不开从根上想招。
3.境外投资的增值税问题
境内企业投资境外的股票等金融商品,是否按照境内投资的规定,征收增值税?关于深港通的文件,就增值税的问题,说按现行规定征免增值税。现行有啥规定?其实就是关于营改增的36号文附件四,针对跨境业务零税率和免税的规定,与金融有关的,限于为境外企业提供的直接收费金融服务,如果与境内无关,才可以免税。也就是说,包括贷款、金融商品转让等的业务,与境内业务一样,征税。说到底不能鼓励资金外流,境内外一视同仁。
4.侥幸心理和传统观念,该抛弃了
税局征管能力越来越强,对纳税人而言,潜在的税务风险,由以前的很难发现,变成现在的及时发现,未来可能是即时发现。随着管理方式的变革,出点事,以前是找找人也许能解决,现在可能是找了也白找,未来可能变成找谁谁躲着,找不到人。还是要摒弃侥幸心理和传统观念,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健全风险防控制度,这才是正道。时代,真不同了。
5.企业注销的两类事,难也不难
协助客户完成因被吸收合并的注销业务,律师牵头、会计师等各忙各的。事看起来很多,也就两类:民事问题,政事问题。民事问题,如何处理与客户、员工、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等的关系,其实这些事相对容易,权力义务由合并方继承,不损坏有关方利益,各方同意即可。政事关系,与税局、房管、授予某种权利的政府部门等的关系,这类关系,相对复杂,但都有规可循,都能做。相比成立企业,注销企业难的多,好比离婚比结婚难的多,牵扯的事多了,复杂了。生不容易,死更不容易,尽量看开了,也就相对容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看透了,差不太多。
6.纳税人:既有义务,也有权利
所在的单位,都是纳税人,工作性质是涉税专业服务,难免与基层税局打交道,这些年明显感觉到税局作风和态度在变好,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在降低。但也偶尔遇到个别人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让人不舒服,好像税局是他家开的分店,他可以任意征税,税法就是他家的家规,他可以任意解释。其实,不要说芝麻粒大的官,再大的官,也是政府工作人员,也需要依法行政。不少人走上歧途,就是因为把公家的当成自家的,不知道处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关系的基本原则,甚至不知道自己也受法律约束。尽管多数纳税人多数时候忍气吞声,但忍让总有限度,兔子急了还蹬鹰。太不讲法,太不讲理,难免就有教训。其实,纳税人也不必太卑微,税法既规定了义务,也规定了权利,要敢于依法维权,税法是管用的,经常是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最硬的,还是税法。
7.大官人与小百姓的对话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为啥,一下能看出对方的破绽,进一步坚信自己没有漏洞。曾在某场景中,有两段对话。大官人甲:讲理论我讲不过你,论经验你肯定不如我。小百姓:论经验,俺是不如你,但俺哪错了,违背哪条法规了?大官人甲说不出啥。大官人乙:具体怎么办,我说了算。小百姓:如你说得对,你能说了算,你说的不对,如何说了算,如果说了就算,干嘛还沟通?几个来回,就知道对方除了耍横,没有几下子,这拳脚,比西门大官人差远了,跟这类对手比划,没劲。
万象:家国天下
1.这个社会会变好吗?当然会!
某知名大学教授回母校参加毕业典礼,给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致辞。演讲快结束时,说走向社会后,难免遇到挫折,某大儒的老爸自杀前问了一句:这个社会,会变好吗?后来有本书的名字,也是这句话。教授最后问大家?会变好吗,但愿你们能给出回答。听完后,感觉有点消沉,如果那位大儒的父亲地下有知,应该会说,这个社会变好了。历史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历史是进步的,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不要丧失信心,总能挺过去。记得王德峰教授讲道德经中的那句名言:反者,道之动,说这句话给了中国人在最黑暗的时候,坚持下去的信心。读书越多,岁数越大,既应该达观,也应乐观。
2.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在所难免
据说不少互联网公司发展势头放缓,也正常,毕竟没有哪个行业,可以一直高速发展。互联网解决了什么问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哪方面不对称的问题,就可能一下子暴涨,如某团解决吃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某滴解决打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潜在的供需,快速集中到自己的平台上,好比开一家大卖场,摊位一下出租出去,消费者一下子涌进来。立刻火爆起来,但现实的需求就是那么大,不可能增长那么快,所以,发展放缓,在所难免,不打压也会放缓。那就琢磨还有啥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就看谁先发现,谁先抢占。
3.能吃啥饭吃啥饭,能吃几碗吃几碗
某大房地产公司看来是恒不下去了,估计与某航的命运差不多。房地产整个行业形式严峻,都难受,但有挺过去的,有挺不过去的。这个行业,曾经有赚钱赚到自己都不好意思,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日子,即使形势再难熬,也不至于过不下去。某大走到今天,不知与多元化是否有关,仅从媒体看,涉足的行业应不少。谁都不是万能的,总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多元化还是要慎重。记得某航的老板总结教训时,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从觉着自己什么都能干那天起,就埋下今天的祸根。过度扩张,难免碰壁。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吃啥饭,吃啥饭,能吃几碗,吃几碗。吃错了,吃多了,都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