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税问题-凯发游戏
2022年3月5日,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次提到涉税问题。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介绍《报告》通稿,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分税种介绍如下:
一、增值税
(一)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但是,《报告》没有给出具体如何免征的细节,估计两会后,财政部和总局,将出台具体的规定。
目前已经发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号规定的,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二)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大力度
《报告》指出,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
1、对小微企业的退税
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现行的退税制度,都是增量留抵才退税,存量留抵全部退还,增量也足额退还,力度确实加大了。
2、全面解决重点行业留抵退税
根据报告,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至于如何全面解决,也得等财政部和总局出台具体文件。
(三)预计支持力度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四)小规模纳税人与小微企业各自的标准
1、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专有的概念,年收入规模超过500万,就应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原本是企业所得税标准,增值税和其他税种也开始借用,作为适用有关政策的标准。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五)留抵退税不是免税,注意避免少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留抵退税不是免税,退还的留抵税额,相应减少留抵税额,以后还要再缴回去。
比如a公司现在留抵税额有100元,如果不退税,以后可以抵扣100元,可以少缴增值税100元。如果现在退还留抵税额80元,则留抵税额变为20元,以后抵扣20元,可以少缴增值税变为20元,与不退税少缴100元比,多交了80元。
所以,留抵退税只是缓解了纳税人现金流的压力,实际纳税额并没有减少。纳税人获得留抵税额后,必须冲减留抵税额,不然就产生少缴增值税的风险。
二、企业所得税
(一)加大小微企业优惠力度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再减半后,到底是多少?
现行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是:
应纳税所得不超过100万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税所得,适用20%的税率,也就是实际税负2.5%。应税所得超过100万不超过300万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税所得,适用20%的税率,也就是实际税负是10%。如果对100万到300万的部分再减半,实际税负将降到5%。
(二)扩大研发支出100%加计扣除适用范围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目前适用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行业,限于制造业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农业、采掘业等,不属于制造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适用范围,有待扩大。
(三)企业所得税其他优惠
报告还原则性地提到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如: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具体措施,还需等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文件。
三、个人所得税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目前个税与孩子有关的专项附加扣除,限于子女教育支出,自3岁开始,每个子女每月允许扣除1000元,一年允许扣除12000元。
四、税收征管
(一)完善制度,打击骗税
关于税收征管,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
随着金税四期的上线,税局征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在经济低位运行,完成收入压力大的背景下,税局征管将越来越严,税企分歧也难免随之增多,既要提高遵从意识,也应积极依法维权,避免多缴税款与损害形象双重损失。
(二)加快退税,促进外贸
《报告》提出:“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加快退税进度,有助于缓解出口企业现金流压力。
总之,税收政策的趋势是进一步减税降费,纳税人在做预算、投资等安排时,不用担心税负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