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生周记(302期 07.04-凯发游戏

王冬生 / 2022-07-19
文字
  • 标签: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税事:专业探讨

    1、如何理解对合同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22号公告,印花税的纳税人,是对合同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可以这样理解,即使在合同上盖章,但如对合同标的,没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买卖合同,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而是某一方的担保人,则对标的没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不应贴花。

    2、印花税的退税问题

    印花税也可以退税,如果完税方式,不是贴花,而是像增值税等税种那样。当然,如果用贴花的方式,多缴多少,也不给退税。能理解,因为税票被画销了。没执行的合同,不给退税。这点值得商榷。属于应税凭证的前提之一,是合同受法律保护。双方决定不执行的合同,谈不上法律保护问题,征税的前提,都不存在,不给人退税,有点讲不通。记得有个法院判决的案例,买房人缴纳契税后,过几年,房子退回去,要求税局返还契税,税局以过了三年为借口,不给退。后来法院判决税局败诉,认为适用三年条款的前提,应该是交易存在。现在交易都取消了,征税的前提,都不存在,不能用三年的条款,判税局退税。如果抠印花税法的法条,不执行的已税合同,不给退税,是否有足够的税法依据,值得研究。

    3、支出能否税前扣除,看税法!

    某纳税人有笔支出,需要在税前扣除,担心有风险,问主管税局,税局当然说有风险。结果,就不敢扣除。为解决扣除的问题,都折腾半年多了,仍在折腾中。能否扣除,不应去问税局,而应去看税法,税法比税局管用,毕竟,纳税是个法律问题。关于扣除问题,28号公告说的非常清楚,看税法就有答案的事,就可以保险的事,非得问税局,只有个别人给个口头答复的保险,才算保险,但是人家也怕风险,所以,就说有风险,虽然有风险,但是又不想多缴税,纠结就产生了。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如果错了,有路不走,去走绝路。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弄个死循环,别说半年,再来几个半年,也是原地转圈。树立正确的思路,不难,就四个字:依法纳税!

    4、退税过程中的哲学规律

    某单位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顺利得到退税。后来又被告知,不符合扣除条件,应该缴回去。经过交涉,又不了了之。让人很是困惑,为啥如此折腾?可以扣除,应该退税,所以给退税。但是,毕竟任务压力也很大,所以,想再要回去,能要回去,更好,要不回去,也就算了。税收这活,既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心理问题,但最终是个法律问题,再复杂的心理,也是小算盘,打不响。退税,好比肯定,要回去,好比否定,不折腾了,好比否定之否定。整个过程,让人看到哲学规律。

    5、 让人搞不懂的稽查处理决定

    看到某地稽查局一处理决定,2021年查某企业2015年的进项发票,确认为虚开,涉及税额十几万,但因是5年之前的事,增值税及附加,都不征了。看后不仅困惑,第一、既然超过5年就不征了,那你还查个什么劲?查的时候,也已经过了5年。第二、征管法规定,偷漏税可以无限期追征,虚开发票,虚抵税款,完全符合偷漏税的定义,应无限期追征。这份处理决定,有点讲不通。中国是成文法,不是案例法,即使符合规定的处理,也仅是参考,有问题的处理决定,参考的价值都不大。

    6、放松管制,鼓励消费

    17部门发文,鼓励汽车消费,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释放消费潜能。经济活动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的消费需求,所谓的三驾马车,最终是一驾马车。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就是对各种消费需求,满足需求,才实现向往。尽管某些消费,某个时候,应适当调整,甚至适当控制,但总的方向,是鼓励消费,满足消费。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不仅应取消各种消费限制,甚至应鼓励消费,购买什么东西,给予补贴,好比不但松绑,还推一把。

    7、之前未贴花的委托借款合同,是否补贴?

    自7月1日起,对委托贷款的借款合同,要按照借款合同,由受托人和借款人贴花。7月1日之前,没有缴纳印花税的受托人和借款人,是否应补征印花税?不应该,按照以前的印花税规定,找不到对委托贷款合同,应该贴花的条款,不该贴花的规定,倒是可以找出几条。如受托人不是直接权利义务关系人,贷款人不是金融机构等。因此,之前未贴花的委托借款合同,不应补缴印花税。

    8、让人困惑的数字经济税收问题

    数字经济的税收问题,这几年非常热。但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现行税制有哪些矛盾?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没见到让人信服的东西。数字经济再热,似乎也没有在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外,整出一个数字经济业,形成一个与传统三次产业不同的第四产业,看数字经济的介绍,更多是传统经济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革,即使纯粹的数字服务,如导航,也可归入服务业。如果不是一个新的经济类型,专门研究数字经济的税收问题,有多大空间,多大必要呢?

    9、oecd双支柱方案有待深入研究

    尽管全球化受阻,东西方撕裂,但oecd双支柱方案,似乎不断向前推进,看到不少材料介绍最新进展,似乎很快就要实施。先不说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一个没想明白的问题,是各国之间在分配税收利益的时候,看似公平的方法下面,是否有利益争夺的空间,所得税与其他税是有关系的,其他税多征点,所得税就少征点,用于分配的所得税就可以少点,实际是有办法,让自己多分享利益的。现在的材料,基本停留在介绍阶段,没见过深度分析的文章。各国之间,按照一个规则,分税款,这事可大了去了,也复杂了去了。值得研究的税收问题、经济问题,国际法问题、甚至国家主权问题,还是很多的,停留在税款计算与分配的技术层面,感觉还是浅了点。

    万象:家国天下

    1、为啥不打第三针疫苗?

    接到自称是社区的电话,问为什么不打第三针疫苗?俺老实回答,不知道打针管不管用,没见到权威部门发布的打针确实管用的统计数据。尽管看到有的材料说,打针的,即使感染了,症状也轻。疫苗的作用,应该是预防,而不是感染后轻症,即使轻症的,确实是因为打了疫苗,那就不该叫疫苗,该叫药品。另外,一开始说的是打两针,这所谓的加强第三针,是后来才有的,如果需要三针,一开始咋不说?有没有第四针?第五针?如果打针被证明管用,用不着谁费心催促,都抢着打。

    2、经济学规律的失灵与起作用

    面对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后出现的对俄制裁与反制裁,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是无法解释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说到底,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没有完全脱离经济的政治,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的经济。只从经济的角度,或只从政治的角度,很多问题说不清楚。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也都是经济政治学。所以,各种乱象,也能理解,较量到一定程度,还得回到合作的轨道,经济学规律又起作用的状态。

    3、舆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这三年,大家都在防控疫情。但多年来,不少单位一直不放松防控舆情,网上出现不希望看到的舆论。注意舆情是对的,毕竟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但是弄得神经兮兮,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也没多大必要。这么多人,出什么幺蛾子事,都正常。如果太拿舆情当回事,反而成了自己的软肋,甚至弄的大家都不敢说话。舆情如同某些病毒,来的快,去的也快,忘的也快。不拿某些舆情当回事,也许更好。

    4、约翰逊不得不辞职

    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了,据说任期刚到一半。估计这厮也是恋恋不舍,好不容易坐到这个宝座,屁股刚坐热,就不得不走。看到的媒体对这厮的报道,丑闻不少,但没想到,这么快,就给自己作死了。不管东方西方,对高级别公职人员的言行,都有一些起码的要求,过分我行我素,难免碰钉子,甚至丢位子。志满意的来,灰头土脸走。

    5、安倍遇刺身亡

    安倍遇刺身亡,有些意外,因为美国总统出这事不新鲜,日本没听说哪位首相或要人,摊上这事,落到他身上,多少有些惋惜。但基于这厮的言行,对他的称呼,用鬼子更合适。不少日本政客对中国的崛起,那是羡慕嫉妒恨,不仅心里恨,各种阴招损招肆无忌惮地用。不过,早晚有让日本彻底服气的那天,堪比当年面对日本的大唐。

    6、安倍遇刺后的舆论场

    安倍遇刺身亡,据说有网民感到开心,也有人指责感到开心的人,认为不道德。其实,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当年安倍拜鬼,他肯定认为合乎他的道德理念,但中国等被日本侵略的国家,则指责他的举动。有相当一部分国人讨厌安倍,是因为他多次公开赤裸裸地伤害中国人的感情,有人感到开心,也属人之常情。正如有人比喻的,如果希特勒的孙子也不断往犹太人伤口撒盐,有一天他倒了霉,你看二战被德国侵略的国家民众,会是什么反应,肯定有开香槟的。安倍摊上这事,当然值得同情,但不值得悲痛,别人如何表达情感,个人的自由,不应被指责。立场如果歪了,才是大问题。

    7、日本不是正常国家的三个问题

    安倍的梦想,也是不少日本政客的梦想,是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第一步可能就是修改目前的宪法。日本怎么不是正常国家了?主权不完整,不独立,大事不由己。谁让它不正常的?老美。谁最不希望它正常?应该也是老美。美日之间的关系,看似主仆挺融洽,但小人同而不和。老美手里的狗链可以松一松,但绝不会放手,最后不得不放手的时候,也许就是中美实力对比彻底改变的时候。最终将日本从美国控制下解放出来的,也许是中国。

    8、美国如果当不成老大,老二可能也当不成

    当年美苏争霸,苏联当不成老二后,连老三都当不成,四分五裂,最大的俄罗斯,现在也是十几名之外了。美国如果当不成老大,也许老二都当不成,能否维持统一,可能都变成问题,是否步当年苏联的后尘,也未可知,毕竟都是拼盘拼起来的。所以,老美得玩命保老大的位子,不是个简单的老大还是老二的问题,是老命的问题。未来出现何种斗争和冲突,都不奇怪,别有太多幻想。只有做好自己的事,让狗急了也不敢跳墙。

    杂谈:人生感悟

    防疫措施不该自行加码

    想搞个线下的活动,有的宾馆,要求疫苗打过三针才可进入,有的则没有要求。有点难以理解,疫苗的作用,是预防,他自己不怕感染,别人操啥心。只要有核酸证明,就足以证明其对他人的安全性,就应该让进。核酸加疫苗,甚至三针疫苗,这不是有两个通行证,才能行动,有啥必要,好在据说又把疫苗标准取消了。防疫措施,给人感觉还是自行其是。自行其是,就难免自行加码。只是苦了草根,生计更不容易。

    作者
    • 王冬生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税务师,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业务实践,曾先后供职于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8年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9年。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凯发游戏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