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周记(304期 07.18-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1、调节进项抵扣进度,能否加计抵减?
有朋友问,为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已经取得的进项发票,暂不认证,暂不抵扣,是否有风险?已经抵减的增值税,是否会被征回去?不能直接给个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这种人为调节进项抵扣进度,自己造出来的进项税额,能否加计抵减,目前也没有不行的规定,也许当初起草文件的人,也没想到这点,再给征回去,缺乏足够的税法依据。但是否完善有关规定,值得研究,比如对取得发票在规定时间内,不认证,享受加计抵减,适当限制一下。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引发其他问题,关键是如何权衡取舍。
2、活久听---无税款滞纳金
某公司申报1月份的增值税时,就该转出进项税1000万,但申报7月份增值税时,才转出,因一直留抵,实际没有造成少缴增值税。是否要按照1000万税款,晚缴6个月,计算滞纳金?缺乏税法依据。滞纳金,类似因晚缴税款,占用国家税款的利息。纳税人还没有晚缴增值税,不应计算滞纳金。没有滞纳税款,何来滞纳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上哪找毛?有纳税人因上述情况,被补征滞纳金,这笔滞纳金被称为:无税款滞纳金。第一次听说,堪称活久听。
3、征管系统应满足政策需要
处理涉税问题,基本上都在网上操作,解决不了的问题,理由很简单,系统过不去。但是,系统是税收征管的工具,征管是落实税收政策的,只要符合政策规定,系统就应该过得去,如果系统过不去,手工操作,也得过去。用个话糙理不糙的说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如果系统过不去,就否定符合政策的操作,这就本末倒置了。
4、下半年的增值税可能因留抵退税超常增加
偶尔看一些关于留抵退税的文章,几乎都没有讲留抵退税,不是免税,不是减税,甚至不是缓税,只是缓解纳税人现金流的压力。现在退多少,以后都要逐渐缴回去。上半年大规模退税,为下半年增值税增长,奠定了基础,全年结束后,该分析下半年增值税增长,与留抵退税的关系。实际增幅,有可能超过常规增幅,如果有数据支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留抵退税。
5、不应将留抵退税与地方财政返还对立起来
有的地方,将留抵退税与地方财政返还的土政策,对立起来,如果享受了财政返还,就不能留抵退税。这种做法,缺乏税法依据。财政返还,是你为吸引人家去,给的地方性的优惠土政策,留抵退税是国家的政策。你一地方土政策,怎么能否定国家大政策?况且你吸引人家去的时候,没说让人家二选一,现在说这话,有点耍流氓。对政府而言,要讲诚信,不能搞小聪明,不能玩文字游戏,更不能耍流氓。对企业而言,甭管对方怎么个说法,怎么个耍法,处理涉税问题,看税法,看合同,只要拿起法律武器,各种瞎忽悠,就好比被针扎破的气球,总得瘪下去。老大一直强调要有斗争精神,面对个别政府部门的违法行径,应大力弘扬斗争精神。
6、支付个人经营所得,没有扣缴义务
根据个税有关规定,需要支付单位扣缴个税的所得,不包括经营所得。分析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经营所得,不好计算,因为需要按照类似企业所得税那样的计算方式,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才知道所得,这是支付单位不好掌握的。另外一点,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管理,地,是注册地,支付方所在地,不一定就是所得拥有人的注册地。不管背后的原因,对支付方而言,支付经营所得,没有个税扣缴义务。
7、在消费环节征税,听起来很美
在消费环节征增值税,是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怎么在消费环节征税?指的应该是,在零售环节征税,只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企业征税,类似海南以后征收的销售税。但是问题来了,一是生产环节与零售环节能否彻底分开?难,因为生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也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二是不在生产环节征税,那地方政府还有积极性,搞生产吗,如果不搞生产,那还有实体经济吗?在消费环节征税的提法,咋听起来,似乎很美,简单地直线分析,也有道理,但综合分析,仔细一想,似乎问题不少。
8、税务风险的不确定与确定
税务风险,什么时间爆发,不确定。但是不是税务风险,确定。该不该缴税,该怎么缴税,基于现行税法,基本清楚,可以确定。税收三性中的固定性,实际就是确定性。所谓的不确定,多数不是税法不确定,而是执行不确定。执行不确定,有理解的原因,也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原因,心里确定不应征税,嘴上还是应该征税,毕竟任务压力也大。税法的确定性,可以解决执行的不确定性,终究要依法征税。
9、平台经济是什么?
平台经济是个热点问题。平台本质上是什么?感觉就是一个电子大卖场。义务小商品市场,将买卖双方聚集到一个物理空间,平台企业,将买卖双方聚集到一个网络空间。不过,交易的对象,不限于有形的商品,还有无形的服务。
10、平台经济的变与不变
平台经济的变与不变。变的,是交易的方式,交易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不变的,交易的本质没变,还是交易双方都得到满足,交易内容没有变,交易的对象,还是产品或服务。平台经济是个新事物,但不是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都是新的。
11、平台经济解决什么问题?
平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才发展起来的。互联网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了时间和空间障碍。以前打车,只能站在街边碰运气,也许旁边就有一辆,就是碰不上,司机空跑,乘客白等。有了打车软件,司机与乘客知道对方在哪,不再依靠运气,而是撮合成交,司机少了空跑,乘客不再白等。实际就是解决了司机与乘客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事可大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凯发游戏的支付方式等,都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改变传统经济的实质,再以餐饮为例,包子铺还是卖包子,只不过网上也买,顾客由以前到现场买现场吃,变成家里就可以买,在家里也能吃热乎的。不管怎么变,还是包子的买卖。平台经济并没有独立于实体经济,而是基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
万象:家国天下
1、残疾人保障金,负担太重
单位招不到足够的残疾人,少招几个,就要缴几份残疾人保障金,每份大约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对此规定,颇感不解。全国一共有多少残疾人?据说5000多万,总觉着某联在忽悠。有多少可以工作的残疾人?按照应该招收的残疾人占职工总数比例,全国应招多少残疾人?估计应招收的人数,远超能就业的人数,企业不知多缴多少本可不缴的保障金。名为残疾人保障金,不知真用到残疾人身上的有多少?办法可以改一下,招一个残疾人,可以抵减多少应纳税款,比如支付残疾人月工资的一半。这就既有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也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当然,如果这样,肯定动了不知哪个环节哪位大爷的奶酪,那是要坚决反对的。所以,该做的,做不了,不该做的,改不了。
2、钱学森之问,不知得问到哪一天!
看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先生对教育部高教司的质疑信,也很困惑,那么多地方的医科大学被纳入支持名单,没有首医。教育部高教司应公布有关的标准和程序,不然难以服众。不过,话又说回来,公众算个啥,找点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一下,算给公众面子了。公开收拾你这不识相的,你能咋地?科研与教育如果不得不讨好权力,科研机构的所长与大学的校长如果不得不讨好什么处长,想把优秀的人吸引回来,想把科研与教育搞好,难!钱学森之问,不知得问到哪一天!
3、报价多少合适?这卦不好算
经常投标,每次都得研究报价,但每次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正好的时候很少。也很正常,竞争异常激烈,情况不断变化,把卦算准,很不容易。算不准,也得算,总比拍脑袋强。算,十次也许有两三次算准。拍脑袋,即使碰对一次,也是瞎猫碰了死耗子,100次也难得碰上一次。市场有规律,慢慢地摸索,终将有所获,必然到自由。
4、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斤两
滴滴的处理结果出来了。这些年,发展挺好,但突然陷入困境的行业、企业,基本是两类原因:一是行业发展与社会需要,产生矛盾,被强制性地调整,比如教培。二是因为规模扩张太快,进入的行业太多,被债务压垮,例子就太多了。所以,企业发展,一需看准方向,务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二需知道斤两,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吃几碗干饭。方向错了,早晚撞南墙。斤两错了,早晚被压垮。
5、多用法律评判,慎用道德评判
看对某企业处理结果的通报,措辞很严厉,介绍的违规事实,也有好几类。但用违法这个词的,好像只有一类,其他的,都是过度如之何。做事过度,这不是个法律用语,当然也不应是违法问题。执法部门还是应该用法律法规评判事实或人物,而不应是道德评判,这是胡同大妈的打法。想起几年前,证监会那位领导,公开大骂某企业是妖精,听完以后,惊掉下巴,他违反哪条监管规定,您可以说,至于妖精不妖精,不是您这个身份该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多用法律评判,慎用道德评判。
杂谈:人生感悟
1、马先生的唐诗解读
在一档节目中,偶然看到马未都先生讲自己疫情期间,写唐诗解读书稿的过程,用了200多支签字笔。今天买来,一共三册,翻了翻。与一般的解读不同,与诗歌作者和这首诗有关的事和诗,讲的特透彻,而且配着古画和书法。估计这与作者收藏文物的职业有很大关系,知道该用什么画或诗与讲解的这首诗匹配。有空闲的时候,多翻翻。佩服马先生的事业心,早就功成名就,依然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