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周记315期(10.03-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1、权力机关也会败诉,要相信法律
因工作需要,在研究税局和政府做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例,感觉挺有意思。税局与政府败诉的案例不少,总局也有近期败诉的案例。有个地市级法院,判决当地政府败诉,甚至省政府也一并败诉,被告单位的负责人,就是省长的大名。遇到事,先别上来就认为这这事不行,如果先自我否定,先认怂,也就没个行。只要合法,或者不违法,就去努力,就去争取,也许就能行。总之,还是要相信法律,相信执法机关,相信法院。心里有什么,眼睛就能看见什么,也就能得到什么。
2、税法对征纳双方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税局给纳税人下达补税通知,要求5天内申报,3天内缴税。纳税人过了一段时间,才把税款与滞纳金缴进去,然后提起行政复议,税局拒绝受理,理由是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税,按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33条第1款(其实是第二款,都弄错了),可以拒绝受理。纳税人不得不提起行政诉讼。按照税局的意见,纳税人保留复议资格的时间,不是60天,实际最多是8天,实际是税局给几天,就给几天。凭直觉,有点荒唐。集中差不多两天的时间,研究有关行政复议的材料,包括《复议规则》、《征管法》、《复议法》、有关案例,详细分析法律的规定、法律的精神、基本的法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税局的意见不成立,对打赢官司,愈发有信心。自创业以来,尽管主业是咨询,但遇到税企分歧的案例,只要认为纳税人被冤枉,也可以承接,已经接过大大小小十多起沟通或复议的单子,结果都算圆满,多是100%圆满,部分基本圆满。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既争取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规避了税务局的执法风险。既维护了税法权威,也推动了依法治税,自己也挣些钱。说到底,纳税是个法律问题,具体问题如何处理,靠法律说话,尽管可以诡辩,甚至耍横,但纳税人有说理的地方,最终还是要回到税法的轨道,依法处理。税企双方,尤其纳税人,需坚定对税法的信仰,税法是管用的,对双方,都既是约束,也是保护,谁都别任性,更不能胡来。不然,就碰钉子,撞南墙。
3、不能逼着纳税人打官司
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抵债来的不动产,可以差额计算增值税,也就是转让收入减去抵债金额后的差额,作为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但必须提供抵债金额的凭证,凭证只认法院的判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看到这里后,不仅纳闷,这不得逼着当事人去打官司嘛!双方自己沟通好了,怎么就不行呢。想起某地前几年突然离婚率大涨,原来是当地的房子政策造成的。人性的问题,还是政策的问题?都是,又都不是。最终是钻头不顾腚的思维方式问题。
4、海南实质运营的公告解读,比公告还完整
法规一般配着解读。如果法规写的很清楚,没有解读,也应能全面准确理解。解读,应该是法规的基础上解读,不能超出法规去解读,因为解读不是正式法规,没有法律效力。学习关于海南自贸港实质运营的5号公告,实质运营的标准之一,是人数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必须3人以上,30人以下的员工,一年在海南居住的时间,不低于183天。但是,具体某个单位,如何确定该有多少人?作为正式文件的5号公告,没有明确规定,对5号公告的解释,讲的很清楚,实际是员工人数的30%。解读,讲的很清楚,是好事,但是正文规定的不完整,就不应该了。5号公告应明确,30%的员工,一年在海南居住时间,不能低于183天,最少必须是3个人,最多可以是30人。这样,内容才完整,才把事说明白。
5、基础研究支出也可加计扣除
基础研究支出,也可加计扣除了。税法还对基础研究,下了个定义。基础研究一般就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未知的事实或规律。技术研究的目的,一般是应用科学发现的事实或规律。应用研究的价值,一般立竿见影。科学研究的价值,多少年以后才可以证明。但自己还是认为,搞科学研究更有价值,更基础的研究,更有决定性的研究。
万象:家国天下
1、北大都是p大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高学府,简称北大。今天一毕业于北大的学生,说自己毕业于p大。听后,先是一愣,后又明白。p是北大英文翻译的第一个字母。以后再听谁说自己毕业于p大,可以一笑,但人家不一定是开玩笑,人家可能是牛皮哄哄地地调侃,北大都是p大,你毕业那地方,p都算不上。
2、应该鼓励大家做事的积极性
一体制内的朋友,大量时间用于应付频繁的审计、巡视、教育等活动,既占用业务时间,也影响干业务的积极性。曾经给领导建议做点投资,领导不接受,投资?只要一投,审计就来,拿着制度,一条条对,好比拿着尺子,一寸寸量,找出点问题,就麻烦,啥都不干,反倒没事。想起几年前问一机关朋友,为啥现在发文少了?答:不够审计折腾你的,能不发就不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体制内的这种情况,应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暂时现象,从中能多少看到经济下行的部分原因。还是尽量调整一下,让大家有动力干事,有权力干事,不然可能就不是六稳、六保的问题,而是救命的问题。
3、整合资源的困惑
整合资源,是一个高大上的热词,有能力整合的,成功整合的,都是高人。但是,如果自己的资源好,为什么让别人来整合呢?如果自己的资源不好,又值得谁来整合呢,毕竟化腐朽为神奇,起死回生,难度太大。所以,不想整合别人,也不想让别人整合。还是自己整合自己,把自己整明白了,整恰当了,整顺畅了,整舒服了,就行了。
4、没有法治彰显 难有民族复兴
放假期间,施工队开始装修新办公室,最后一天,施工队领导说,社区通知了,一上班就得停工,直到大会结束。忍不住问领导,社区口头通知,还是有盖章的正式通知?是社区自己的意见,还是上级政府的意见?如果没有盖章的正式通知,是不是可以不听?答:口头通知,以前都是这么干,不听话就罚你。又一想,自己想要个正式通知的想法,太奢侈,太幼稚。这几年,那么多小区,一封控多少天,见过哪级政府盖章的通知吗?见过必要的法律形式吗?印象中没有,也许人家有,只是自己不知道。好像没有谁否认该依法行政,但是经常见到的行政行为,比如说疫情防控,再比如城管,不知有没有法律依据,有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如果不能从人治走向法治,我们就无法走出历史,走向现代政治文明,也就谈不上民族复兴。没有法治彰显,难有民族复兴。
5、不能只管治锣锅,不管人死活
这几天,不时看到某地静默管理的消息,还是忍不住想,不知有多少人的工作与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一下子增加多大的压力。动态清零是对的,但成本是不是太大了,有没有降低成本的可能,现在的技术,几乎能跟踪每个人每天的轨迹,只对密接、次密接,次次密接的人,采取措施,不行吗,尽量不伤及无辜。实际的做法,给人感觉,不是统筹兼顾,而是只顾一头,为这一头,不顾成本,不计代价,这事最大,别的都不是事。想起那个典故,只管治锣锅,不管人死活。
杂谈:人生感悟
1、人活着的意义不在山巅,而在人世间
某大佬谈登上珠峰峰顶的感受,是空虚。向下看,曾经高不可攀的山峰,都在脚下。向上看,都是一尘不染的蓝天,突然感觉很空虚,你说活着的意义是啥呢?其实,人活着的意义,离不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是社会的人,脱离了社会,也就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价值。也就是,对家人、对朋友、对他人的价值,以搞企业的为例,多招人,多缴税,就是价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是价值。人的价值,不在珠峰的峰顶,不在山巅,而在人世间。
2、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
现在的办公室需要维修,新办公室正在装修,需要有人去单位一天。大过节的,谁都不乐意去,自己去吧。关键时刻,都得自己顶上去,跟这个单位最亲的,还是自己。你自己不上,甭指望别人上,你自己先上,有人跟着上,就不错了。午饭,既能讲究,也能将就。平时都是带饭,还是挺讲究,花样不少。今天只能将就,带了个馒头,还有节前吃剩的鱼罐头,加点老干妈,冲碗豆浆,也吃了个肚儿圆。小时候,过过苦日子,特容易满足,也容易幸福。
3、结婚离婚 顺其自然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要孩子的,越来越稀罕,不要的,越来越时髦。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婚姻与孩子的功能在减少。以前有个说法,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结婚就是为了生活,现在不结婚,生活可能更好。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儿子不啃老,就不错了。社会在发展,也在变化,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杞人忧天,顺其自然,最好。
4、重阳节感慨!
年过半百,逐渐到了过重阳节的年纪。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虽然年纪变大,但没觉着老之将至。相反,工作的目标很明确,未来的前景很自信,没有迷惘,没有焦虑,更多是对工作的激情,尽管偶有苦恼,常态是累但快乐着。迷惘也好,焦虑也罢,先干起来,才会慢慢消失,坐着不动,选择躺平,只能越来越严重。路是闯出来的,也是碰壁碰出来的,鼻青脸肿摔出来的,归根到底是干出来的。
5、今后的工作规划:老本行
朋友问今后工作的规划。俺如实回答,别的不会干,也没多大兴趣,还是老老实实干老本行。说的高大上一点,这算战略规划,战略方向。至于什么时间,干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一步步来吧。如果再说的高大上一点,撑死了算年度规划。好比老牛拉车,认准了方向,就心无旁骛,一步步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6、导师赠书,弥足珍贵
硕导已年过九十,身体尚好,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常用微信。今一早,收到导师微信,说有几本旧书送我,问何时有空去拿。这事不能耽误,放下手头的活计,去超市买点东西,立马赶往导师家。两摞书,已经整齐地摆在桌子上,多是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财税著作,硬壳精装版。另外一部分是建国后出版的,多是法规汇编。把书取回后,用酒精消毒巾,把书的两面和四边,擦拭一遍,然后列个清单,一共30册。虽是旧书,但很有价值,一是一段师生情,二是史料价值,三是学术价值。翻了几本,目前的税制,好像除了环保税、增值税,其他税都有涉及,现在没有的,如遗产税,有的书也讲了。现在的认识水平,可能还不如那个时候,好比现在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如五四时期。如伟人那句话: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做,谁做!现在很少有人有这种情怀与责任。家里的书堆的到处都是,单位元旦搬家后,准备拿到单位,专门整个书架,让同事们也看到这些善本,甚至孤本,拓展一下认识的历史厚度。
7、旧书的价格
翻一翻董老师给的书,内容还没怎么看,先对书价感兴趣。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的这本《关税论》,作者是童蒙正,定价是:大洋叁元贰角。当时用银元,鲁迅曾经写过,一位青年买书,他接过银元,还能感受到那青年的体温,担心书写的不好,对不起读者的信任。看这价格,感觉当时的书价很高,因为伟人当年在北大图书馆的工资是8块大洋,买不了三本。教授的工资,如果月薪300大洋,已经很高了,买不了100本。书价高,当时知名的文人,日子一般都不错,衣食无忧,风花雪月,不少人怀念民国,不知与这好日子是否有关。同样厚度与装订的书,现在差不多100元,也不低。书价还是别太高,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8、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舒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舒服。怎么才舒服?在相互认可的基础上,相互欣赏。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相互成就。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相互温暖。
9、放长假 干大活
七天假,一晃就过完。放长假,干大活。这几天,没算虚度。尽管电脑不时出毛病,该学的,学了;该写的,写了,码了小两万字;该做的,做了。遗憾的,闲书没看多少。不虚度,不后悔,就行了。
10、工作得干 不能躺
经常看到有句好像有点深沉,还有点哲理的屁话:与前十年比,今年可能是最差的,但与后十年比,今年可能是最好的。啥意思?以后没希望,还是逃避或者躺平吧。其实,如果逃避或躺平,有机会,也让自己放弃了。如果努力,看似没机会的时候,也会有机会。越往后,越有机会,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看看历史,机会总是越来越多,因为,历史是进步的,经济是发展的。不能因为你认为没有机会了,就说整个没机会。不管别人怎么说,关键自己有脑子,只要自己看明白,不管别人怎么说。干,就比不干强,所以,得干,不能躺。
11、让法治彰显,让人治势微
我的地盘我做主,只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针尖大的权力,也可以耍的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呼呼带风,耍的你晕头转向,欲哭无泪,告状无门。让法治彰显,让人治势微,才是该有的方向。让人治彰显,法治就被压缩,人治没有规矩,全凭个人爱好,爱好又不断变化,这就没个准头,没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