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周记322期(11.21-凯发游戏
税事:专业探讨
1、执法者首先要严格守法
客户的人被税务局叫过去问话,下午三点左右开始的,到晚上九点多了,还没结束。客户很是担心,自己也感觉有点不正常,但还是给客户宽心,税务局不是公安局,进去了,还是能出来的。十点多,结束了,出来了。很是佩服领导们的敬业精神,但弄这么晚,是不是有点不合适,除非纳税人自己同意,为了不想第二天再跑一趟,晚就晚吧。没研究过这方面的法律,但自己当年曾参加多部门的联合检查组,要说级别,几乎到头了,但当时带队的领导一直强调法律界限,叫来询问的人,只要没掌握涉嫌犯罪的证据,到点就让人回去。执法者,当然要严格执法,但首先要严格守法。
2、合伙企业份额转让协议不是印花税应税凭证
转让合伙企业份额的协议,是不是印花税应税凭证?不是,不在应税凭证名单中。不在,就不是,不是,就不缴。逻辑很简单。
3、内保外贷业务的增值税问题
客户有内保外贷业务,应从境外收担保费,但没收。严格按税法,应视同销售,但即使确认收入,也可以适用跨境服务免增值税的规定。但税局认为此业务与境内有关,也不属于总局29号公告列举的免税行为,应补缴增值税。与税局沟通,阐述自己的理由。是与境内有关,但只是间接有关,接受担保的境外公司,这项服务的消费地,实际在境外。29号公告列举的免税行为,没有内保外贷,但并没有规定限于列举的服务,按照关于营改增的36号文附件4,内保外贷可以免税,36号文是财税文件,法律效力高于总局29号公告。来回交流几次,税局不再坚持。从事涉税服务多年,从未放弃对税法的信仰,还是那句话,相信税法,相信税局,税局讲法也讲理,关键自己会不会讲。
4、税法规定与领导文章不一致,咋办?
按照印花税法的规定,个人购买动产的凭证,不是应税凭证,没有印花税纳税义务。但是,销售方呢?如果销售方是企业呢?也没有纳税义务?应该有纳税义务。但朋友转来主管部门一领导在杂志发的文章,认为另一方也可以免税。看税法,不能免,看文章,可以免。咋办?当然是看法律,发文章是个人行为,可以不算数的。那是不是写法律的人,当初就是想双方都免呢?即使是这样,用词没有达意,那也得看法条,想改,需以后出文。
5、一年一度的税审工作已经开始
已经有多名同事到外地,开始一年一度的税审,疫情越是严重,越得尽量开展正常的工作,尽管因落地隔离等,增加不少成本。民营企业不同于体制内企业,好过难过,好歹能过,即使变成僵尸企业,也可再挺多少年,民营企业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只有死路一条,做僵尸企业,都没有资格。虽然压力山大,只要自己不懈怠,大家就不懈怠,这百十口子人,就能持续地有活干,有饭吃。好在,喜欢这项工作,也享受这项工作,不至于厌倦,也不至于懈怠,总能生存,总能发展。天道酬勤,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6、折旧与摊销
不少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自己瞎琢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为啥一个用折旧,一个用摊销?也许就是因为一个有形,一个无形。有形的固定资产,在用的过程中,逐渐磨损,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样子也逐渐变旧,用“旧”这个字,很形象。技术等无形资产,看不见模样,无所谓新旧,在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价值逐渐消失,用“销”更恰当。琢磨出一点道理,无论对错,好比有个小发现,有点小惊喜,聊以自得其乐。
万象:家国天下
1、办公楼又封控了!
办公楼又不让进了。班,不能上了。装修的活,也不能干了,其实就差一天完工。要说心里没有怨气,不想骂几句,那是假话。但面对无法改变的无奈的现实,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是最惨的,毕竟公司运转还算正常,还能凑合活着,也没有员工被感染,知足吧。耐心等待,总会过去,再长的隧道,也有尽头。感染者看似不少,但多是轻症,甚至无症。既然感染都无症,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又好了,这病毒是不是不值得费这么大力气和代价应对?卡塔尔举办世界杯,是不是认为病毒不那么可怕了,才举办的。咱不能躺平,应该谨慎,但是否还是有点过了。
2、中国男足为啥不参加世界杯?
中国男足为啥不参加世界杯?代表地球,参加宇宙杯去了。
3、从世界杯看到曙光
看了一会阿根廷与沙特的比赛,除看球外,也注意观众有没有戴口罩的。尽管观众席都坐满了,好像没看到口罩。虽然国内疫情防控还是比较严,但如果其他地方慢慢都放开了,我们估计也就不远了,毕竟这病毒是一样的,如果症状都没有了,那是不是比感冒,都弱了。稍安勿躁,熬着吧,总会出头。
4、球门怎么不一样大!
看了一会球,因为不懂,没被球员的技艺吸引,但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两边的球门,怎么不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差的还挺大。当然,眼见不一定为实,肯定一样大,或者摄像机视角不同,造成的错觉,也或者,自己老眼昏花,自己错了觉,错误地感觉。
5、判断疫情的标准,只看感染人数?
疫情是变严重,还是变缓和,标准是什么?难道就只是看感染人数?感染越多越严重?应该不是的,还得考虑病毒的危害,毕竟抗疫的最终目的,不是把病毒清零,而是将病毒的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只要病毒的危害下降,即使感染人数上升,也可以认为疫情在缓解。一个城市,尤其几百万上千万人口的城市,火灾和交通事故,都难以变成零,让病毒变成零,可能不现实。如果时不时地来一波,总不能一次次地封控,还是要在防疫效果与社会成本之间,适当平衡。不然,就可能成为高射炮打蚊子,甚至唐吉诃德战风车。既不彻底躺平,也不继续以往,最终可能还是走一条折中的路子。
6、风险管理:目标、手段、评价
防疫实际也是一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一般有三个问题:目标、手段、评价。目标,一般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而不是将风险变成零,零风险不现实,也不必要,理想的目标,是动态可控。二是手段,一般是风险替换,通过承受成本较低的风险,避免成本较高的风险,一算账,得值,别亏。三是评价,是否综合成本相对低,综合收益相对较高。依此评价防疫措施,不顾其他成本与风险,一味追求防疫的零风险,是否必要,值得反思。动态可控,可能是更理想的动态清零
7、防疫政策改调整了!
看一段视频,一女士拒绝防疫人员上门核酸,说已经被封在家里100多天了,认为核酸检测没用。我已经非常佩服她的耐力和理性了,如果我被封在家里100多天,也许已经疯了,甚至出人命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么长时间封控,有用吗?有必要吗?即使封控必要,有用,至于这么长时间吗?这得付出多大代价?小区里旁边的楼今早封了,问候里面的老友,如果需要买什么,可以告我。老友今晚说已经解封了。在尖锐的矛盾面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政策还是会调整的,别丧失信心,会好起来的。
杂谈:人生感悟
1、站着都不让吃米粉
饿了,看附近有个米粉店,想吃一碗。老板说只能带走,我说我来这办事,没地方吃。我在您这站着吃完,行不?不行啊,有挨罚的。今天风大,我也不好站在大街上吃,只好饿着肚子回家。老百姓动辄被罚,那核酸造假的,怎么很少听说谁挨罚呢!
2、在不正常的环境中,努力保持正常
面对不正常环境,自己尽量保持正常,如同正常上班的状态,按时起床,按时锻炼,按时工作,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人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努力不让自己彻底堕落。让自己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一旦环境恢复正常,及时回到正常工作与生活。看过一篇文章,讲在文革中被迫害的人,被解放后,有的人,已经丧失工作能力,多年不能恢复。也有的人,很快进入正常状态,什么原因?在狱中,也每天回想平时的工作,用手指在自己肚子上比划着写字。不向环境低头,与环境抗争,战胜环境,也战胜自己。
3、招标,应由招标单位评标
有招标,就有评标。应该由谁评标?当然是招标单位,不应该是招标公司。但是,不少单位招标,由招标公司找几个不知真懂还是假懂,真负责还是应付事的号称专家的人,装模作样地评优,确定供应商。感觉这就好比自己找对象,让别人相亲,给您定一个,总感着荒唐。这年代荒唐的事多了,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