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生周记323期(11.28-凯发游戏

王冬生 / 2022-12-06
文字
  • 标签: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税事:专业探讨

    1、税收筹划市场可真大

    接一电话,问是否需要做税收筹划?不禁感慨,看来这税收筹划的市场真大啊,竟然电话营销了。好比作家的书,被摆上地摊,那才真叫火了。俺客气地回答,您高看俺了,俺挣那俩钱,不值得您筹划,划拉不着啊。对方立马挂断,估计心里骂一句,倒霉,碰上一个穷光蛋。俺不富,可能也算不上穷光蛋,但经常被人当成傻瓜蛋。

    2、专业服务:谢绝广告,远离资本,避免浮躁

    接到电话,问是否在某大网络平台做广告?俺婉言谢绝。专业服务,牛皮不是吹的,把活干好,就是最好的广告,有做广告的钱,还不如给同事涨工资呢。接到电话,问要不要贷款?俺婉言谢拒,这个行业如果靠贷款才能活,您这贷款就别想收回了。有熟人问是否可以出资,俺婉言谢拒,这个行业属于专业密集型,主要靠人,不是靠资本,人比钱贵,先有人合,才有资合。有朋友问是否可以挂靠?俺也婉言谢绝,挂靠相当于卖牌子,俺这牌子本来就不值钱,一卖就更不值钱,您最好找块金字招牌。专业服务主要靠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人,谢绝广告,远离资本,避免浮躁。

    3、竟有免除滞纳金的特权!

    某公司因个税问题被稽查,需要补税,朋友问是否可以不缴滞纳金?我立刻说哪有这好事,滞纳金相当于占用国家税款的利息,你晚缴的税,存银行不还有利息吗?朋友说有个文件规定,可以不缴滞纳金,然后告知文号,上网一查,找到了,确实有补个税免滞纳金的规定,朋友说的对。不过,再一看文件题目,是针对行政机关的文件。又告朋友,您是公司,不是食肉者,不能执行这文件。第一次知道这文,有些难以理解,这样的特权,是不是有点不应该,不必要啊!

    4、哪个股东可确认免税股息?

    某爱钻研问题的老友,提一有意思的问题:a公司持有b上市公司股票,b宣布分红,a可分1元,确认股息收入1元,但在股息实际分配前,以5元的价格转让,股票成本是2元。a能否继续确认1元免税股息收入,股票转让所得是2元,而不是3元?这事有点新鲜。可以确认1元股息收入,毕竟税法有规定,被投资企业宣布分配,就确认收入。但是,计算所得时,收入减成本,就是3元,不应是2元。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现行税法,难以得出确切结论的问题。法规不灵,那就看法理,按照最高法关于德发税案判决书的判词,法律有多种解释时,选择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因此,a公司可以确认1元免税股息,2元股票转让所得。但是,如果再考虑购买方的处理,成本3元,免税股息1元,1元的股息,免税两次,就有问题了。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发个文,明确一下,最好让a确认免税股息,毕竟是他持有股票期间的股息。法规难免滞后,但需及时完善,不然征纳双方,经常不得不干瞪眼,大眼瞪小眼,瞪着瞪着,可能就闹矛盾。

    5、有理有据的事不必公关!

    一外地客户与税局就某个问题发生分歧,俺认为税局的意见,缺乏税法依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客户问,是否需要公关?尽管这已经不是个纯专业问题,而且在外地,俺还是表达不同意见。如果您错了,请人家高抬贵手,尚有公关的必要。现在是您没错,公的哪门子关呢?如果去公关,本来有理有据的事,大大方方的事,却成了输理的事,求人的事,甚至见不得人的事。俺还是建议依法沟通,不去公关,还是那句老话,相信税法管用,相信税局讲法。等事结束,找机会,喝二两,倒是可以考虑,那时候,皆大欢喜,因为双方都回到税法,对立变统一。

    6、资产划入再划出,是否需等12个月?

    资产划转是企业资产重组常见的方式,如果享受特殊重组,划入方能否在12个月内,将划入的资产,再划转出去?好像多数人的意见是不行,因为有12个月不得改变被划转资产实质经营活动的规定。但是,不改变实质经营活动,与不能再划转出去,不是一回事,与59号文规定的取得股权支付的一方,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股权,也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必须等12个月,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不等12个月,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那咋办?还是看最高法关于德发税案判决书中的那段重要的判词,法律有多种解释,优先选择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划入方再划出去,不必等12个月,不影响第一次划转的特殊重组。

    7、违约金要不要计入增值税应税收入?

    违约金要不要计入增值税应税收入?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谁违约,谁罚谁,谁给谁支付违约金。如果是购买方违约,增值税应税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方,罚购买方,购买方给销售方支付违约金,罚款就是销售方的价外费用,应征收增值税,并入价款,按适用税率,一起开专票。如果是销售方违约,罚销售方,销售方向购买方支付违约金,购买方取得的违约金,不是增值税应税收入,因为都没有应税行为,应可以开零税率普票。

    8、永续信托贷款利息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客户问永续信托贷款利息支出,能否税前扣除?为啥问呢?就是因为永续,贷款合同没规定归还本金时间。没规定归还本金时间,就不是贷款吗?所得税法规没这规定。增值税关于营改增的36号文,对贷款的定义,也没要求不能永续。既然没有规定永续贷款利息支出不能扣除,那就能扣除。

    9、捐赠扣除的规定很不合理

    学习税法,看到公益捐赠扣除比例,是会计利润的12%的条款,又感觉这条规定很不合理。一不合理,有利润的,献爱心,可以扣除,没利润的,献爱心,本更应鼓励,却遭歧视。二不合理,捐赠属于支出,即使限制一下扣除,最好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毕竟支出与收入匹配。三不合理,捐赠是支出,只要保证公益性质,应全额扣除,当然也发了不少全额扣除的文。良法才能善治,合理的法,才是良法。捐赠扣除的规定,该改一改了。

    万象:家国天下

    1、六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相会

    看到六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相会的场面,还是非常开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只要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就会持续发展,社会就会不断进步。但技术如何不断进步呢?还是国有、民营一起上。民营企业不一定能在航天等需要举国体制的领域有重大突破,但华为、大疆等民企在某些领域完全可以比国企做得好。

    2、房地产业终于见到了曙光

    救房地产的政策,大招频出,估计这几天房地产企业的人,不再是风声鹤唳,而是终于看到曙光,甚至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不禁翻了身,还成了座上宾,甚至当了村长,夜壶又成了酒壶,床底下到了餐桌上。政策变了,当然是好事,不至于引发更坏的不良后果。但是,政策如此来回巨变,打压的时候,几乎是往死里整,真给整的奄奄一息,然后再全力抢救,甚至贷款收不回,都可以不担责。其实,对房地产的定位,似乎一直有点偏差,房地产业是建房子的,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房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应该鼓励。炒房子才是虚拟经济,应该适当限制,也不是绝对不能炒。走极端,来回变,就是折腾,特认可那句话,不折腾。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几回折腾。

    3、感受到政策的调整

    小区有两栋楼停摆,搁以往,整个小区估计得封个十天半月。但现在没有,昨天出小区,还需要签个承诺书,出租车不让进。今天出小区,不要承诺书,出租也让进了。看到不停地座谈,再结合其他政策调整的习惯,估计政策的放松,比预计的要快,也许在不经意间,哪天就正常了。政策的调整,与群众的呼吁甚至烦感,应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信息传导机制、决策机制、考核指标、评价办法,都有值得反思与改进的地方。如在矛盾尖锐之前,就主动调整,可能主动的多。

    4、尽管主要矛盾变了,但经济建设还是中心

    不少人转发某最贵首席经济学家呼吁全力拼经济的文章,不拼经济真是不行了,不知有多少个人,多少企业,多少地方政府,日子快没法过了。又想起5年前与一国企客户开会的情景,聊完业务后,闲聊几句,国企领导感慨,该抓抓经济了!其焦灼的语调、表情,如在昨日。那家企业后来不知咋样了,员工流失,合作也终止。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也向往别的,但主要是基于收入增加的生活质量提高,房子能大点,车子能好点,出国能远点。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也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提法的变化,不应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邓公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仅是管一百年,一百年不动摇,应该是永恒的主题。经济搞好了,其他问题都可以缓解甚至掩盖,是问题,也不再是问题。经济搞不好,不是问题,也成了问题。但愿今后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少一些不必要的折腾。

    5、由宪法日想到的

    今天(12月4日)是宪法日。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抵触,堪称法的法。但宪法的存在感,似乎是最低的。尽管有个宪法日,但几乎没听说有谁,因为违宪被惩罚,没听说有什么事,因为违宪被撤销。其他常用法律的存在感,似乎也不强。疫情期间,最应该有存在感的,应该是《传染病防治法》,但没见被引用几次,只是前几天,有小区业主反对小区封控时,拿起这法律武器。疫情防控在精准、科学的基础上,应加个依法,尽快补上法治的短板。依法治国,首先应依法行政,法律首先是约束公权,保护私权的,不然,法治就可能是一句空话。

    6、到岗率应该怎么算?

    接物业通知,明天允许上班,到岗率15%。不仅纳闷,如何计算到岗率?分母是啥?是全部工位数?还是全部职工数?还是全部可以到岗的职工数?没人解释。从道理讲,控制人数的目的,是控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因此,分母用工位数,更合适。许多事,就怕较真,只要一较真,漏洞百出,甚至洋相百出,好在很少有人较真,或者不敢较真,都是差不多先生,敢怒不敢言先生,好好先生。一个到岗率的计算方法,揭示治理措施之粗糙,治理能力之水平,决策者之责任心。

    7、貌似公平公正的评标办法

    去投标,到了后,才知道,客户既招税务审计,也招财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去了5家,事务所去了7家,同样的评委,述标顺序,先会计所,后税务所。自己述标时,发现评委也不怎么听,一边翻看标书,一边打分,能看出来,评委中没有招标单位的人,招标单位是家国企。不禁纳闷,即使评委客观公正地打分,能选出最好的吗?不一定,因为主要是形式审核。看标书当然很重要,但是听听投标人怎么说,尤其是理念、思路、方法,真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能听懂,才更有可能相对准确。当然,准不准不是最重要的,程序没有瑕疵,谁都没有责任,这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形式主义不仅表现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的形式主义,也挺严重。当然,关键不在个人,而在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度歪了,行为才斜,先制度歪,后行为斜,不得不斜。

    杂谈:人生感悟

    1、上级与下级

    上级与下级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理想的结果,应该是上级改变下级,向好的方向改变,帮助下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甚至比自己优秀,相互成就。不理想的结果,是上级迁就下级,自己也逐渐被拉低,或者自己一身臭毛病,下级与上级逐渐臭味相投,一对,甚至一窝坏蛋。

    2、怀念历史与吐槽现实

    怀念历史的时候,不一定是历史有多好,可能是现实有点糟。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好,不一定是真好,糟,也不一定是真糟,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如跨越不同阶层的人,有某种共同的感觉,则相对性减少,绝对性增加,就值得反思了。

    3、果断做出重大正确决策,堪称英明的领导

    决策者,在重大问题上,不算小账,不拘小节,不优柔寡断,能基于全局和长远,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堪称英明的领导。尽管当年加入世贸组织条件苛刻,但那代领导人,还是果断入世,非常英明。如果当时一计较,一犹豫,不知再拖延多少年,估计也就没有后来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作者
    • 王冬生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税务师,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业务实践,曾先后供职于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8年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9年。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凯发游戏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