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制度建设,该怎么做呢-凯发游戏

指尖上的会计 / 2023-09-05
文字
  • 标签: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因为写制度不容易,写好制度更为不易。

    一、谁适合起草制度?

    我一直觉得公司里面能起草制度的员工都是人才。为什么这么觉得呢?因为写制度不容易,写好制度更为不易。能写好一份制度的人一般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是公司的“老人”。

    这里所说的“老人”不是指年龄大,而是指在公司任职时间长。“老人”的价值在于熟悉情况,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制度是用于指导公司运营的,不熟悉公司的人起草制度又谈何指导呢?

    写制度的人一定要了解公司的历史,了解公司业务运行的细节,只有熟稔这些情况,写出来的制度才会符合公司实际,才更可能具备可行性。

    第二,是这份制度涉及领的专家。

    一个不懂财务的概很难写出一份预算制度来,一个不懂的人大概也很难写出一份项目管理制度来。起草制度的人要积累制度涉及的专业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光懂,要求还低了点,起草制度是输出的过程。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观点是,起草制度的人应该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大家对“专家”的理解不要过于狭隘了,其实在某个细分领域有深入积累的人就是该领域的专家。譬如,能起草《账户管理制度》的人就应该是专家,能起草《员工制度》的人就应该是报销专家。

    写制度首先应遵循写说明文的要求,把公司现有操作流程记录下来。但这不够,因为现有的操作流程不一定合理,也不见得能指导未来。写制度时应在现有基础上拔高,写清楚今后应如何规范操作,这一过程在哲学上叫扬弃。

    制度是形而上的东西,起草制度的人,既需要熟知制度涉及领域的相关知识,也需要了解业界同行的规范操作,没有专家级的水平显然达不到这些要求。

    第三,有较好的文笔。

    我想文笔好的员工在任何单位都是受欢迎的。制度本身也是一篇文章,起草制度的人自然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需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提炼升华。

    制度是要求的文字化,制度也可以看做是公司管理经验的积累。起草制度是一项非常的工作,非有阅历者不能为之,非有才能者不能为之,非有好文笔者不能为之。

    二、财务制度写作的特点

    我们编写制度时应坚持务实的原则,成熟的先写、急用的先写。起草制度时不要追求完美,事情都在变化中,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动态修订、逐步完善即可。

    第一,制度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写制度首先自然是规范当下的工作事项。目前尚未出现、预计未来(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事项,我们也要做同步的规范,也要把它们写到制度里面去。之所以这么要求,是为了延长制度的生命力,总不能说每出现一个新事项就修订一次制度吧!

    第二,制度不要写得太冗长。能用100个字说清楚问题,就不要用101个字。只要能把诉求说清楚,制度的字数越少越好。制度越简洁,写的人、看的人都省事。

    第三,制度的层次要分明。制度要写得像八股文一样层次分明,概述、缘由、分析、规定,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娓娓道来。每个部分最好都编好号,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像开中药铺一样罗列清楚。

    第四,制度要重点突出。制度的文字要直抒胸臆,要让阅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制度的意旨是什么,制度的关键点是什么。

    三、财务制度的基本框架

    财务制度的框架结构都差不多,一般都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制度出台的目的,这是制度的“帽子”;第二部分,制度正文;第三部分,奖惩措施;第四部分,附则。

    制度正文大致又可分为三块:第一块,一般规范,这一块主要是对常规事项进行约束,它应涵盖主90%的例行事项;第二块,特殊行为规范,这一块针对不经常发生的事项进行规范;第三块,例外事项规范,说清楚拟定制度时尚未预想到的事项一旦发生了,该怎么办?制度需要给这类事项留出一个通道。

    四、在借鉴同行的基础上起草财务制度

    如果你曾写过财务制度,你一定会有个感觉,零基础写一份制度,会很吃力。如若领导能给你一份类似的制度做参考,并让你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你必然会觉得这份制度写起来轻松许多。

    给大家一个建议,写制度时不妨借鉴优秀企业的成果,最好借鉴优秀同行的成果,这个同行最好是行业标杆企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肩膀上往上爬,会省事得多,会快捷得多。如果同行的制度拿不到,又想借鉴类似制度,该怎么办呢?不妨上网搜一搜相关资料,以之作为借鉴也是可以的。

    参照物找到后,我们该借鉴哪些方面呢?第一,可以把这个制度当模板使用,参照它的框架结构。第二,可以模仿它的行文风格。第三,从细节中吸取营养。细节决定成败,借鉴制度时要注意看制度中的细节,看针对细节的特殊约定。自己没有考虑到的点,别人考虑到了,将之拿过来用就行,这么做足可弥补思虑之不足。

    特别提醒一句,借鉴别人的制度时只宜参考,不可完全照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完全照搬过来的东西必定水土不服。

    指尖上的会计

    作者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凯发游戏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网站地图